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时间:2021-10-27 10:32:18   作者:

  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甘肃黄河流域地区气候多样、光照充足,具备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随着景电提灌、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工程的建成运行,特别是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大规模推进,沿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能源资源富集。陇东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河西走廊风光资源优势巨大,已建成装机千万千瓦级的国家新能源基地。

  工业基础坚实。甘肃沿黄流域是我国石化、有色、冶金和核工业基地。兰白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芯片封测、机械电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柱。

  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大生态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为新时代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积淀厚重。甘肃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黄河文化与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伴相生、交相辉映。孕育了以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见证了甘肃丝绸之路沿线和藏羌文化交汇融合的漫长历程。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影响深远。红军长征路线、西路军西征路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历史的伟大见证。近年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第三节 机遇挑战

  重大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省将处于重大机遇叠加的窗口期、新旧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期、夯基垒台的成长期。具体来说,党中央作出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甘肃省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区域分工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全省上下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培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挑战。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体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沿黄流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生态基础总体脆弱。甘肃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自然条件差,生态历史欠账多、问题积累多、现实矛盾多,甘南高原草原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仍需提高,河西地区也是沙尘源区,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每年入黄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26%,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3%。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水资源制约较为明显。水资源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衡、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甘肃黄河沿岸水低地高,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成本高,易盐碱,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经济社会用水挤占河湖生态水量,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