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努力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交通、能源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布局合理、经济高效、绿色便捷、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
第一节 全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应用
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跨领域、跨区域协调,推动上下联动、政企联动,优化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加快5G网络规模化布局与应用普及,培育5G产业发展生态圈,加快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全面布局。协调推进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扩容,提升流量转接能力。积极推动甘肃省计算中心、中科院甘肃先进计算中心等升级改造,建设成为国家超算中心。统筹规划建设甘肃互联网数据中心,推动“东数西算”试点在甘肃落地,积极策划建设西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集群,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加快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专业化服务,协调统一“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实现省市县信息互联互通。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立安全评估监测与研判通报机制。
第二节 构建黄河上游地区绿色便捷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广泛覆盖流域内外的高水平综合交通网络。结合国家构建黄河流域“一字型”“几字型”“十字型”等现代化交通网络,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实现我省与流域内其他省区间快速联通。巩固东连,加快打通陇东南地区与川、陕交界地区断头路,推进建设兰州经平凉、庆阳至延安至北京高铁通道,提升我省与中东部地区的通达水平和联通效率;向西为主,以巩固提升我省作为黄河流域向西开放主通道优势为重点,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巩固提升兰新线主通道,谋划开辟与喀什等方向的多路联通;深耕南向,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深度参与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客货快速运输网络,提升对南向开放的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北拓,加快推进我省与宁夏、内蒙、蒙古国的北向多路能源资源开发型通道建设,促进北部相邻地区资源要素向兰新、陇海线汇集。发挥我省“坐中六联”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兰州、酒泉等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功能,打造覆盖全面、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申报组建本土支线航空公司,开拓国内国际航线,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打造快速高效的兰白都市圈交通体系。围绕服务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和兰州市城镇空间拓展,加快构建以兰州市为中心,辐射联系白银、定西、临夏州等周边市县的半小时交通圈。积极探索和推进利用既有宝兰高铁、兰渝铁路等国铁干线开行市域(郊)列车,加快重点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圈轨道交通多网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兰州市中心四区(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展的城市圈快速公路网络和城市间快速通道,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对人口集聚和产业协同的支撑能力。第十一章 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全面推进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奏响甘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时代强音。
20/26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