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黄河评论】许纪霖:高考恢复四十年的思考

时间:2017-06-08 21:56:08   作者:

▲ 罗尔斯《正义论》

但是你们会发现,中国这个问题,现在缺乏像美国的条件。我们中国当然贫富两极分化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在大学招生的问题上,你们会发现现在出现的是一种剪刀差,越是富裕的地方高考名额也分配的越多,越是贫困的地方倒反而越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贫困在补偿富裕、落后在补偿发达。当然,富裕地区也有富裕的理由,因为过去科举按照分配名额,也不是完全平均的,也是富裕地区很多,为什么多呢?他说富裕地区纳税多啊,那当然你名额应该给我多了。民国时代有庚子赔款,送了一大批留学生出去,当时庚子赔款不是各省平摊的,越是富裕的省份摊的越多,所以返回的名额也越多,你也不能说不合理,也有它的道理。但是按照差异原则的话,那显然需要给那些贫困的地方一定的补偿,给贫困的学生一定的补偿,这才是合理的。

这种补偿在中国能行得通吗?现在从操作的层面,我不说别的问题,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和纳税制度太不发达了,你无法分清究竟谁是最需要帮助和资助的人。不说高考,就以过去每年的研究生公费生和自费生确定来说,就很人头痛。公费生是免学费的,自费生是一年一万块钱的学费,三年三万块钱。我们每年研究生录取之后,老师可以决定那些是公费生那些是自费生,每次我都觉得自己的良心受到折磨,按照我的理念,我觉得应该是贫困生优先享受公费。但是,我怎么知道他是贫困生呢?如果说城市来的都是富裕的,农村来的都是贫困的,实际情况也未必如此,城市也有贫困的,下岗的,农村务农的也有经商的,钱不少的,很复杂。不是我们老师可以搞清楚的,很难。最后迫不得已按照分数高低来分公费生、自费生。现在几所重点大学开始统统都是自费,通过奖学金返回,但谁有奖学金,谁没有奖学金?又很难决定。在国外,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社会纳税制度,你到底一个家庭的收入是多少,是否在贫困线上,是否需要补助,那是非常容易判断的,信用记录非常完善。现在中国穷人的收入是多少不清楚,富人的不清楚,当官的就更不清楚了。

现在中国要改革,要发挥合理性,需要各种社会配套条件,这些配套条件现在都不具备,真的很难。很难也不是说要可以无所作为,我个人认为要用多种方式进行试点,如果要按照完全的人才选择标准,我们可以说现在复旦和交大那种自主招生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它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可以选择到大学所需要的思路开阔、领导能力强、以后有可能创新的人才。但是,这套模式如果全面推广的话,会造成极大的不公正。比如说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成本极高,要会弹钢琴,要非常博学,要阅读大量的参考书,这些对城市的小孩可以做到,但是至少对中产阶级已经有压力了,每个周末家长或者开车、或者挤公共、挤地铁,不断的送小孩去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学习,这是所谓的打拼素质教育。但是对农村的小孩,连学费都交不起,你让他如何接受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中国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全面推开,连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有各种困难。从历史上看,考试科目越简单,越是对贫困生有利。1905年科举废除之后,后来搞的新式教育,学的声光化电等,到了民国年间社会流动远远不及过去的科举,因为过去的科举考的太简单了,四书嘛,很简单几本书,贫家子弟买得起。但是民国搞新式教育,教科书太多了,还要到城市里读书,城市里的成本又高,几个贫家的子弟读得起?读不起。而且农村过去有家族,只要发现一个读书的种子,举全家族的力去支持,因为一旦他升官发财,那是整个家族得益。今天农村的家族已经崩溃了,一个一个小家庭,亲戚们也很势利,谁知道你今后能不能成才,成才以后是不是还记得我们,不知道了。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