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全景图。本报记者 张铁梁摄
兰州黄河铁桥原水面上的浮桥照片。
百年沧桑中山桥
一座桥与一个城市的记忆
2011年4月17日,兰州中山桥桥面及上部结构加固顶升工程进入收尾工作,当日,中山桥在电脑控制下“长高”了1.2米,由3.6米“长高”到4.8米。这是中山桥建成后经历的第18次维修,待全部工程完工后,中山桥不仅抗震、防洪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其桥面、桥前广场、桥墩、桥梁、景观照明设施及管线,也将被修葺一新。这座百年老桥将以全新的面貌与世人见面。
102年以来,中山桥与兰州人一道历经变幻,亲身经历了兰州曾经的萧条破败,和如今的沧桑巨变,目睹了兰州城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山桥见证了历史,历史也见证了中山桥。可以说,历经百年,中山桥已不仅是兰州的象征与名片,更是兰州人的精神寄托。在那里,每一个普通的兰州人都有机会抚今追昔,与他们的祖先对话,解读这座城市的历史。
几经周折
清宣统元年六月初十(1909年7月26日),甘肃审判研究所外车马喧嚣、呢轿云集,皂吏、壮勇和亲兵随侍左右,中外宾客络绎赴宴。时任陕甘总督升允,甘肃洋务总局总办兼兰州道彭英甲,洋务总局会办、补用道孙庭寿等军政要员,在此大排筵宴,庆贺兰州黄河铁桥竣工,兰州织呢局告成。宴请的主要客人有时任比利时驻华参赞林阿德、美国工程师德罗、满宝本等人。据兰州黄河铁桥档案记载,此次宴会极为丰盛,计有翅鸭烧烤大餐1桌,海鲜中席6桌,并招待以香槟酒、木瓜酒、吕宋烟、孔雀卷烟等,用银180余两。
觥筹交错之间,升允、彭英甲等终于得以长吁一口气,对他们来说,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不仅为自己的政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而且意味着洋务运动在甘肃的胜利。而对普通的兰州百姓而言,自此以后,黄河天堑将成为过去。而这一天,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由于黄河的阻隔,南北和东西交通必须依靠桥渡。有民谣说:“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自古黄河天险,水大流急,难以横渡的艰险在这一民谣中可见一斑。黄河赋予了兰州生机和灵气,留给兰州无数历史文化积淀,也成为阻隔兰州交通的天堑。
黄河自西固达川进入兰州市,自西向东穿越市区,境内流长150.7公里。正因为如此,对于西控河湟、北推朔方、道通西域的中西交通枢纽兰州来说,桥渡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自秦始皇33年(前214年)兰州黄河以南归入中原王朝版图后,历代王朝为经营西域,保障西陲安全,对黄河兰州段桥渡的建设都极为重视。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黄河兰州段很少架设桥梁,在兰州黄河铁桥建成前的数千年间,黄河兰州段上没有架设过一座永久性桥梁,桥成为黄河两岸兰州人民的千年期盼。
直至明洪武18年(1385年)建于白塔山下的镇远浮桥,才真正起到了“控扼要冲,道通西域”的作用。
但是,浮桥每年春建东拆,耗费巨大,已成为一项劳民伤财的工役。尤为严重的是,每当河冰即将解冻之时,往来于黄河天然冰桥之上的不少行人和家畜,常因冰裂而落水,镇远浮桥亦不时为黄河汛期的洪水冲断。在雍正8年(1730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的6年间,镇远浮桥曾“两遭决坏”。
清末,兰州人口增加,对外交往加强,如何在黄河之上建造一座坚固的大桥,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早在清光绪6年(1880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就曾建议在兰州修建黄河铁桥,终因洋商福克索价过高而作罢。清末“实行新政”,时任陕甘总督升允于光绪31年(1905年)设立甘肃全省洋务总局,任命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局总办。彭英甲受命后,在省城兴办工厂、开设书局、开采矿山,兰州黄河铁桥是其中一个酝酿待办的重要项目。光绪32年(1906年),适逢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来甘肃游历。经多次接洽,双方终于1906年10月28日在兰州签约。据合同约定,兰州黄河铁桥由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包修建,工期18个月,工程总包价16.5万两白银,分4期支付。铁桥样式、结构、荷载等均按外国优等章程修建,保固期80年。一个中外合作开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的重大举措终于应运而生了。
合同订立后,甘肃洋务总局立即派员前往天津、郑州、西安转运材料。就在建桥材料陆续运抵兰州,行将开建兰州黄河铁桥之际,庄浪举人牛献珠上书条陈,要求停建黄河铁桥。
牛献珠认为,甘肃财政拮据,不宜修建铁桥,且与其修建铁桥不如修建木桥。同时建议,将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的合同修改,以中外合股的形式,把建造铁桥的料件转运到宁夏,在当地修建铁桥。彭英甲驳斥了他的观点,继续坚定地修建铁桥。
除保守派的非议外,签约中外双方还先后在来甘洋工程师人选问题;为外方代运超重桥料问题;外方控告中方,转运超重大件迟误工期;外方责难中方懈怠运料,误工赔偿问题等方面发生分歧,由于彭英甲据理力争,并经外交手段多次交涉,得以妥善解决。
几经周折,兰州黄河铁桥终于1908年5月9日开工。当时,承建单位设锅炉房于黄河南岸,以便于机具作业。镇远浮桥成为工程运料和工匠劳作的通道。浮桥两侧河中,立有两座高出水面的三角形工程架,架子顶端系有一条穿越南北两岸的钢索,牵引工程船。当浇筑桥墩时,现将开口式沉箱下到距河面6米深的河底上,竖起铁管、钢筋,由起重机吊运水泥砂浆,进行浇筑。桥墩的施工工序是,先做河南一侧的,后做河北一侧的,最后做河心两墩。上部五孔穿式钢桁架构,一次由南向北安装于桥墩上。桥面铺设木板,中间为车道,两侧为人行道,边围钢管护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