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1955年授衔原定11人授元帅衔 谁最终未授衔

时间:2017-05-27 07:35:37   作者:
孔庆德表示“授予校官就不错”

孔庆德是1930年入伍的老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担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五十八军军长等正军级职务,1952年被评定为正军级别。1955年评衔开始后,中南军区干部部部长刘兴元打电话,征求他对自己军衔的评定有什么想法。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一切相信组织,听从组织的决定。”他说:“我作为战争年代的一名幸存者,能赶上授衔和授勋,已经是非常幸运、无上光荣了,无论授予我何种规格的军衔和勋章,自己都会非常满意、非常高兴。”他进一步地强调:“评衔问题,我个人意见是服从上级,给个什么算什么,能授予校官就不错,大校也行,上校、中校都行啊!”事后,他诚恳地对同志们说:“我当时说这些话,既不是过分自谦或自卑,也无戏言成分,是发自内心的感言。我想,许多像我一样的战争幸存者,可能都会有与我相似的感慨。事关个人荣誉和切身利益,不可能没想法,关键是你从什么角度去想、怎么想。我的确想了挺多。”

孔庆德“想”的是什么呢?他说:“我生于山东曲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破人亡少年从军,先入的是国民革命军。在中共秘密党员组织发动的‘六安兵变’中,随部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投身革命后,从为个人报家仇,到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思想不断进步,信念更加坚定,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锻炼成长。经历了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的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特别是经历了党内‘肃反’,蒙冤落难却又绝路逢生,经历了枪林弹雨,数度受重伤然而大难未死。”

他说:“无数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包括指引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六安兵变’组织领导者,还有数不清的指战员战友们,他们或英勇战死疆场,或惨遭诬陷杀害,没能看到建立新中国的最后胜利,比起他们,自己太幸运了,应该知足,否则愧对先烈!”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