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榜”企业尝到甜头 令“黑榜”企业吃尽苦头
甘肃“红黑榜”奖惩联动彰显诚信力量
西部企业信誉网-兰州讯 红黑榜’能改变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向消费者承诺,做一个合法商人,争取早日上‘红榜’。”近日,欠缴税款的兰州正和房地产公司得知地税机关要将其列入下一期诚信“黑榜”后,想方设法在10日内分次缴清了所欠的308万元税款。
截至8月底,甘肃省已通过部门联动的方式发布4期诚信“红黑榜”,让“红榜”企业尝到甜头,令“黑榜”企业吃尽苦头,形成了人人坚守诚信底线、人人敬畏法律高压线的舆论氛围和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体系。
“失信黑榜不是一发了之,监管部门绝不各吹各哨。”为了避免失信企业“东家惩戒、西家受宠”,甘肃省以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为平台,建立了涵盖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商管理、新闻出版、税收缴纳等领域的信息网络和媒体发布平台,通过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对上榜企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发布。
虽然上了“失信黑榜”,但继续坐飞机、乘软卧、办理贷款或信用卡,甚至改头换面重新注册开张——这样的“老赖”在甘肃难以立足。通过联惩,“黑榜”企业的被执行人被限制贷款和办理信用卡,限制开办新公司和投资入股,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限制行政审批、政府扶持、市场准入、资质认证,甚至乘不了飞机高铁,住不了星级酒店、到不了境外旅游,“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此举有力震慑了“老赖”和潜在失信人,一位企业主坦言:“虽然‘红黑榜’让我们紧张,但诚信制度建设净化了市场环境,真正受益的还是我们经营者。”
与此同时,“红榜”企业则“名利双收”,一批登上“红名单”的企业(单位),作为全社会的诚信示范典型,不仅在全社会得到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也优先享受到来自政府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诚信力量助力企业生意兴隆。由新闻出版广电局褒扬的“红名单”企业甘肃广场书城图书有限公司,在实体书店萎缩的市场形势下,读者群却“逆势增长”,仅今年上半年,零售同比增长3%,团购同比增长10%,供应商增加了10余家。
目前,甘肃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和涉农、涉税、涉法等部门已经联合举办4期诚信“红黑榜”,公布上榜企业629家。其中,褒扬“红名单”企业423家,联合惩戒“黑名单”企业206家,累计公布60条惩戒措施。
近日,甘肃又出台了《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推动诚信建设再发力,细化省高院、工商局、农牧厅、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的任务分工,希望通过全方位、全领域建设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定期发布、跟踪落实的长效机制。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