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誉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曹义孙解读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

时间:2014-12-25 16:48:15   作者:

                                                               改革聚民意,法治暖人心!2014全国两会系列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义孙。曹教授,欢迎您!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曹义孙委员,今年1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要求: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知道您长期关注此方面的话题,对此,您大概研究了多久?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我们有一个课题,被列为国家重大攻关课题“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课题,也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课题,也可以说是道德建设的课题,再说得更高一点是文化建设的课题。这个课题上如果能做出特色的话,我们的文化就具有超前性、前沿性,可以真正的超越普世价值。

  主持人:这一纲要文件开启了社会诚信建设的新规划和征程。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其中的那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道出了公众的心声。当下,我国诚信建设面临怎样的状况?有何突出问题?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过去几年,社会失信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停止下来,还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情况,理论研究有大量著作,也有很多文章,但是真正在理论上把它弄明白的成果还是很少。在理论界也存在着许多学说,各种学说之间由于都受学科风格的眼光的影响,整体的研究成果比较弱。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比如说有一种叫做“德行论”的解释,诚信究竟是道德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有的主张“契约诚信论”,有的主张“德行诚信论”,这两种观点目前还没有融合在一起。我们研究的主要原则是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也就是制度和德行相结合,融为一体。怎么打通它?我们要从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设计制度,以及制度怎么实施,这都是我们要做的。

  主持人:有专家认为,近年来社会诚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因为目前还没有更大量扎实的数据证明,整体是下降的判断。但是人们从经验感受上是这么认为的。第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说明社会诚信整体上还是在上升。如果是下降的话,那么经济就提升不了,不可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合作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合作,离开合作就免谈速度的提升,经济GDP的增长。所以,经济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之间的合作是比较紧密的,从这个层面上说,诚信还是可以的。但是,的的确确我们的失信现象很严重。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严重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中国的社会诚信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崩溃的最边缘。我们看问题要看待两面,比如说大家都说我们司法公信力下降了。我觉得这要看是普遍信任和个别信任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在个别案子上质疑司法不公,所以个别信任要和普遍信任区分开来。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目前整个社会失信现象非常严重。不仅表现在企业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卫生、食品等方面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种不信任还包括官员,甚至包括家庭的不诚信。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表现在家庭当中,比如说夫妻间不信任,娶个漂亮妻子,怀疑是否整过容啊,甚至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要DNA一下。在朋友之间,杀熟现象也是社会诚信遭遇挑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切实感受到了。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但我要说的是,中国的诚信失信问题很严重,但是这种“严重”目前还没有个实证调研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规范制度角度来讲,我们把中国传统的和西方马克思的整个诚信规范丢失。在改革的背景下,引进市场经济、引进西方学术理论,人们开始建立起个人主义等等各色各样思潮,但是中国文明也不是一冲就跨的。因为文明是文字、书面、理论、观念上的,但是人们诚信,要说实话、做老实人,这些诚信方面的品行德行在思维上、在人们的习惯、在人们生活习俗上已经形成传统,不是一下可以消灭掉的。所以中国人在很大意义上还是讲信用的。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不管怎么说,一个是规范缺乏,另外是建立起来的新规范也不够完善,三是规范建立起来之后示范效应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领导自己都不信任人,都不讲诚信,都不以身作则,他引导整个社会相信权力、关系,不相信规则、法律制度和道德,所以这是一个原因。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第二个方面,观念。因为多年不断地批判,使国民产生怀疑态度。对未来、对现实生活、对领导、对他人都产生一种怀疑的态度。市场经济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陌生人出现,原来都是熟人圈子,在特殊的制度文化里面彼此是可信任的,由于陌生人进来了,那怎么信任他呢?相不相信陌生人?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是强调个别信任的,亲人之间信任,是相信熟人的,对生人都具有警惕性。只有当生人转化为熟悉的人、变成自己人的时候才愿意相信。所以中国基本的一种倾向是个别信任。不过,个别信任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不符合全球化时代、不符合大数据时代、不符合网络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就会出现大量不信任的现象,这是观念上出现的问题,就是怀疑的蔓延,人与人之间都不信任。

  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第三个方面,如果你失信了,如果你腐败了,欺诈了,违反合同了,甚至你干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的事情,那就会出现什么呢?惩罚成本过低,惩罚不到位。因为在人群当中,一般来讲他们是分层的,有些人群给他做做教育、思想工作,他就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些人通过制度约束他,他也老实一些,按照制度指引要求来做,遵守法律。第三部分人,你用制度约束、用道德教育,也不行,跟他的利益相冲突他坚决谋私利,违背法律他也干,这样只能靠惩治。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惩治不力,不能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主持人:您说的惩治不力,在现实当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食品药品制假售假,比如康菲漏油事件才获赔十万,这对于“越界者”来说成本太低。在您看来,要改变这一现状,继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应从哪方面入手?  (西部企业信誉网)

 

 

1 2 下一页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
技术支持兰州点石网络    空间支持:兰州宏瑞数据   


朋友网站:兰州睿邦网络科技 种子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