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及中国经济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体系,我国企业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企业经理人员通过培训可以掌握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的管理解决方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另外,不同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会有所差别,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显然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同时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根本保障。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信用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和专业信用管理咨询公司的共同努力。专业咨询公司凭借其多年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丰富经验和积累的各行业成功案例,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咨询。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明确该部门的职责权限。包括信用管理部门职能和岗位设计、岗位工作分析、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人员配备与培训等。
企业为什么要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实行信用管理是当前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因此企业无须过多地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
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已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而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和落后就逐渐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如果说,我们将当前在以信用方式为主的市场中拼搏的企业比喻成一个足球场上的球队,那么每个球队获得进球(占有市场)的机会和失球(账款被拖欠)的风险同时并存。一个企业如果缺少信用管理,就如同一个没有守门员的球队,最终难逃经营失败,被淘汰出局的恶果。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
客户信息的搜集和资信调查
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客户信用分析管理
客户资信评级管理
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客户授信制度
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是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4个方面:
赊销业务预算与报告制度
客户信用申请制度
信用限额审核制度
交易决策的信用审批制度
·应收帐款监控制度
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制度化:
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
销售分类账管理与账龄监控制度
货款回收管理制度
债权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