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令我们敬佩的。他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带着我们迈进了一个新时代,那是一个幸福、安宁的时代。因此我们十分敬佩毛主席,想多了解一下毛主席的生活情况,毛主席的婚姻是怎样的?他的子女现在生活得如何?
毛主席一生中,共有过四段婚姻,10位儿女。除李敏李讷还在世外,另外8位的结局怎样?
一、毛主席的四段婚姻
毛主席的第一段婚姻
毛泽东第一位妻子名叫罗一秀,她出生于1889年,比毛主席大4岁。罗一秀父亲稍有文采,且家中有田产,属于较富裕的家庭,加上她本人也是温柔贤惠,深得毛泽东父母的喜爱。
毛泽东与罗一秀是同乡,也是表亲。因喜爱罗一秀,毛泽东父母与罗一秀父母极力促成二人的婚事,可毛泽东父母并未与他商量这件事,直接就将罗一秀迎进了门,那时毛泽东才14岁,这段婚姻是父母强加在他身上的,对此他非常不满。
毛泽东从小饱读诗书,书中许多道理他都明白。即使毛泽东当时年纪不大,可自己并不认同包办婚姻。相对而言,他更加向往自由恋爱,所以并未将罗一秀当成自己的妻子,而是当成姐姐。毛泽东不是没想过退婚,可当时那个年代,一旦女子被退婚,就会被当地人耻笑,另外毛泽东与罗一秀家还是表亲,种种原因他也不可能这样做。
毛泽东虽排斥包办婚姻,可他对罗一秀非常尊重,他时常会去罗一秀家帮忙干活。两人之间虽没有夫妻情分,但有姐弟情分,因此毛泽东和罗一秀也算度过了一段较为快乐的时光。
1910年,罗一秀不知从何处染上了痢疾。在当时那个年代,医疗技术水平十分差劲,痢疾难以治愈。罗一秀就这样因病去世,她和毛泽东之间并没有留下孩子。
毛主席的第二段婚姻
毛泽东第二位妻子名叫杨开慧,杨开慧生于1901年,她是毛泽东恩师杨昌济的爱女。毛泽东和杨昌济是在1914年认识的,那时候毛泽东考上了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后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而杨昌济也在这所学校内担任教师一职,教授修身和教育两门学科。
在校读书期间,毛泽东十分刻苦,经常拿着问题来问杨昌济,就这样,杨昌济和毛泽东认识了。可在1918年他被调到北京大学任教,杨昌济对以后通过书信与毛泽东来往感到很惋惜。
但令杨昌济没想到的是,毛泽东竟也来到了北京,他被安排主持学生前往法国留学的相关事宜。这令杨昌济十分高兴,因此经常邀请毛泽东去他家。毛泽东对杨昌济这位老师也十分喜爱,所以他接受了杨昌济的邀请。
在杨昌济家中,毛泽东认识了恩师的爱女杨开慧。杨开慧长相秀丽,且她与毛泽东的思想相似,理想也大致相同,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经两家人同意,杨开慧与毛泽东于1920年结婚了。
婚后,杨开慧与毛泽东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可变故来得突然,杨开慧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了。杨开慧在监狱里坚贞不屈,不肯透露任何与共产党有关的消息,国民党见状,便残忍将她杀害了。
毛主席的第三段婚姻
毛主席第三位妻子名叫贺子珍,若说罗一秀与毛主席是包办婚姻,杨开慧与毛主席是灵魂佳偶,那么贺子珍与毛主席就是革命伴侣。他们一起经历了我党建设的困难时期,也一起度过了千难万险的革命旅程。
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毕业后她就彻底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参加完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贺子珍就随哥哥贺敏学一起上了井冈山,躲避国民党的追捕。
后来,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因工作需要,贺子珍被派到了毛泽东身边工作,担任他的秘书。两人在革命中渐生情谊,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贺子珍与毛泽东一起走过长征路,一起到达延安。可在长征途中,贺子珍因掩护伤员被炸弹炸伤,弹片炸进了她的头部,背部还有肺部。当时国内医疗水平有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些弹片就一直留在贺子珍身体里,一生都未取出。
毛主席与贺子珍共育有六位儿女,分别是毛金花、毛岸红、无名男婴、无名女婴、李敏以及廖瓦。后因贺子珍想取出身体里的弹片,不顾毛泽东挽留去了苏联,这段婚姻也就结束了。
毛主席的第四段婚姻
毛主席的第四位妻子名叫江青,原名李云鹤,二人于1938年结婚。婚后,她与毛主席育有一女,名叫李讷。那时候,两人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一时期的江青可以说是一位贤妻良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1955年,江青患上子宫颈癌后,为了治病,两人不得已分居,毛主席与江青之间在后来关系逐渐生疏。不过就算这样,这段婚姻还是持续到了毛主席逝世。
二、毛主席的10位儿女
毛主席的四段婚姻想必各位已经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十位儿女,他们都经历了什么,结局又如何?
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主席第一个孩子,于1922年出生。毛岸英出生时社会正值时局动荡,为了躲避追捕,毛主席与杨开慧经常带着孩子四处奔波,可能今天刚到一地,晚上又要搬家。毛主席与杨开慧都很心疼孩子,但是为了革命,他们必须这么做!
毛岸英8岁时,母亲杨开慧不慎被国民党抓捕,连带着他们三兄弟。国民党想尽办法都不能撬开杨开慧的嘴,就将杨开慧给杀害了,幸亏共产党员来得及时,三兄弟才免被杀害。
为了确保毛岸英三兄弟的安全,党组织将三兄弟秘密送到上海,并让他们在由上海地下党开办的大同幼稚园里读书,还让毛泽民夫妇照顾他们。这时,毛岸英他们虽没有父母在身边,可他们也并未受到冷落,而是过上了一段较为安稳的生活。
可后来,上海地下党组织被顾顺章出卖,遭到了极大破坏,大多数地下党被迫离开上海,去往其他地方继续进行革命。毛泽民本来是不愿离开上海的,毕竟还有三个孩子需要他照顾。
但党组织考虑到毛泽民的安全问题,就将他从上海调到了香港,党组织的命令必须执行,毛泽民只能将三兄弟交给地下党员董健吾,并拜托他照顾好孩子们。可随着局势越来越动荡,董健吾失去了工作,经济来源成了大问题,导致生活中也出现了困难。
毛岸英早已懂事,他也知道董健吾不容易,不愿再麻烦董健吾,就带着弟弟们偷偷离开了董健吾家,从此在外漂泊。兄弟几人年纪还小,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卖报,有时甚至还得靠乞讨维持生命,三弟毛岸龙因无钱治病去世。
后来,随着上海局势稳定,党组织也找到了毛岸英兄弟,为了两兄弟的安全,党组织将他们送往苏联。毛岸英到达苏联后,先后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6年,毛岸英终于得到允许,回到了祖国,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亲。
毛岸英回国后,先是被毛主席安排去乡村劳动,在建国后又被安排进工厂做工。期间他认识了妻子刘思齐,两人于1949年结婚。婚后一年,毛岸英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却不幸于1950年11月牺牲,永远留在了朝鲜,牺牲时还不到30岁。
生活幸福的毛岸青
毛岸青出生于1923年,他与毛岸英的幼年经历相似:进过监狱、目睹过母亲受折磨、曾辗转多地,最后靠卖报、乞讨为生。在一次上街卖报时,毛岸青被巡警抓住了,遭受到了毒打,头部因此受伤。因当时正在流浪,没有充足的资金治病,毛岸青的头部就这样留下了后遗症。
在被党组织送去苏联后,他与哥哥一起学习生活。毛岸英参加苏联卫国战争时,毛岸青也想参加,可由于身体问题,只能进行一些后勤工作。
回国后,毛岸青去往黑龙江工作,成为了一名革命工作者。毛岸青的身体不好,而当时黑龙江疫病蔓延,加之山匪行事愈发嚣张。可毛岸青还是坚持在岗位上,经常冒着严寒与农民们一起劳动,还经常用他熟悉的乐器活跃农村生活,调动农民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接回毛主席身边,与父亲一起生活,并从事翻译工作。一切本该顺利,可毛岸青听到了哥哥牺牲的消息后,脑部受到了刺激,幼时脑部受的伤爆发,他的身体一下就垮了。毛主席对此十分忧心,将岸青送去各地治疗,还经常写信让他注意身体。
毛岸青在大连接受治疗时,邵华来大连照顾了他十几天。邵华是刘思齐的妹妹,毛岸青因邵华的贴心照顾对她产生好感,而邵华亦是如此。两人在后来还有书信往来,在信中邵华多次提及让毛岸青注意身体。在家人和爱人的关心下,毛岸青的身体逐渐好转。
毛岸青与邵华于1960年在大连举办了婚礼,两人还在大连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后两人回到了湖南,在湖南过上了安逸的生活。1970年生下了毛新宇,这是毛主席唯一的嫡孙。
毛岸青于2007年3月去世,享年84岁。他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重回母亲的怀抱,他想再见一次母亲。后来,亲人将他的骨灰埋在了母亲所在的陵园,也算是帮毛岸青了了一桩心愿。
不幸夭折的毛岸龙
毛岸龙出生于1927年2月,他出生在武昌,跟着哥哥们也经历了无数困难,不过他并没有两位哥哥幸运。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毛岸龙在一次生病过后就去世了。
寄养后,被告知夭折的毛金花
毛金花1929年出生,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毛泽东与贺子珍都非常高兴,对毛金花更是宠爱。可由于形势突变,红军即将撤离,夫妻俩自然也得跟着部队一起走。
看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贺子珍十分伤心,她将身上的银钱还有孩子交给了当地一位鞋匠抚养,含泪嘱咐对方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可当贺子珍1932年来找女儿时,却得到女儿已经去世的消息,贺子珍顿时伤心欲绝。
不过经仔细调查,毛泽民发现毛金花可能并未去世。原来,当年那位鞋匠因担心被国民党追查,便趁毛金花熟睡时放在一家店门口。不过毛金花较为幸运,被一位名叫翁姑的人收养,可翁姑于一年后无力抚养毛金花,便将她交给了一对姓张的夫妇。
几年后,张姓夫妇也无力抚养毛金花,他们又将毛金花送给了当地家境富裕的邱家。毛金花在邱家度过了一个十分愉快的童年,名字也改为了杨月花。
杨月花在长大后与郑焕章结为夫妻,两人婚后生活非常美满。1973年,在老红军罗万昌的帮助下,毛金花与舅舅贺敏学相认。贺子珍也因此知道了自己女儿还在世的消息,只是并未与毛金花相认。不过就算没有相认,贺子珍的内心想必也安心了许多。
身份迷离的“毛毛”——毛岸红
1932年,贺子珍生下了与毛泽东的第二个孩子毛岸红。可贺子珍在刚生产完就因身体虚弱染上了疟疾,她不好再哺育孩子,因此找了一位奶妈代替她哺育孩子。在江西方言中,小孩子一般叫做“毛毛”,毛主席和贺子珍觉得这个小名还不错,也这么跟着叫了。
1934年红军长征,考虑到孩子无法适应艰苦的环境,毛毛便被留在了毛泽覃和贺怡身边。不过毛泽覃本身也是一位红军战士,他也必须和敌军进行战斗。1935年,毛泽覃和敌军在瑞金展开了战斗,为避免毛毛受到伤害,毛泽覃提前将孩子送到了一位警卫员家中。
可毛泽覃在与敌军战斗时不幸牺牲,牺牲前他并未告诉任何人毛毛的下落,因此毛毛的去向无人知晓。直到建国后,贺子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一位名叫朱道来的孩子极有可能是毛毛,可一位叫朱月倩的女干部说朱道来是她的孩子。
当时的医学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朱道来到底是谁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当时无法得出答案。后来,毛主席出面将朱道来交给组织抚养,不容置疑地说:“不管朱道来到底是谁的孩子,他毫无疑问是红军的孩子,他应该被组织抚养。”
早产后夭折的无名男婴
1933年,贺子珍再次怀孕。贺子珍正随红军长征,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身体非常虚弱。因此她早产了,早产儿得不到营养补充,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
流落民间,不知所踪的无名女婴
1935年2月,贺子珍随部队到达贵州一个村庄,在这里生下了一个女孩。可前方的道路凶险未知,带着孩子还怎么继续走下去呢?贺子珍只能将女婴送到当地的老乡家。毛主席知道后,说:“子珍,没办法,为了革命,我们只能这么做。”
等贺子珍回来寻找时,却怎么都找不到,她当时并未在孩子身上留下东西,因此无从查找,贺子珍对此后悔不已。这名女婴究竟在哪?我们已无法查证,只希望她过得幸福快乐。
生活幸福的李敏
李敏出生于1936年,这时红军已经到达陕北,周围环境较安全,生活也没长征时那么困难。李敏出生时因从母体摄入的营养不足,生下来只有小小一只,邓颖超看到后,怜爱地称李敏为小娇娇,毛主席因此受到启发,给女儿取了个小名——毛娇娇。
可后来,贺子珍去了苏联。为满足贺子珍想念女儿的愿望,毛主席将毛娇娇于1940年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毛娇娇在苏联待了将近7年才被接回国。1949年,李敏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毛主席给她取了个大名“李敏”。
李敏曾因自己的姓氏感到困惑,后来毛主席告诉李敏,说:“爸爸曾经用过一个化名叫‘李德胜’,我十分喜欢这个化名,它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此李德胜也算是爸爸的名字哦!所以娇娇不用为自己的姓氏感到困惑。”
李敏的婚姻是幸福的,生活上也无太大困难。相比她其他兄弟姐妹而言,李敏的一生是平安顺遂、家庭美满的。
客死异乡的廖瓦
廖瓦出生于1938年,是贺子珍前往苏联后生下的孩子,也是毛主席的第九个孩子。贺子珍在莫斯科,生活并不好过,廖瓦在出生十个月后,因气候寒冷患上了感冒,之后又因未得到及时护理,转为了肺炎,还没来得及抢救就夭折了。
生活曲折,最终收获幸福的李讷
李讷出生于1940年,她是毛主席的第十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与毛主席生活在一起。李讷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1959年,她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李讷年轻有为,26岁就成为了《解放军报》的总编组组长,后毛主席将李讷调去了身边当联络员。
毛主席的子女几乎都下乡劳动过,李讷也不例外,1970年,毛主席将李讷派到了一所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在这里李讷遇见了第一任丈夫,他们在劳动中相识、相知、相恋。可到最后,两人还是因性格不合离婚了。李讷在经历了数年辛苦生活后与王景清结婚,两人一直相依相伴,生活十分幸福。
毛主席一生共有10位子女,可他的子女要么夭折,要么失踪,要么牺牲,只有少部分能幸福快乐。毛主席是一位仁慈的父亲,他对子女们十分关爱。在本篇文章中,我极少提及毛主席在失去子女时的感受,可这并不代表毛主席内心不痛苦。
毛主席也是个普通父亲,在经历了数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怎能不痛苦?可是为了革命,他必须这么做,他也从不后悔这么做!(甘肃质量信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