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1959年邓华陷入低谷,主席一直放心不下:短短9年内先后5次关照他

时间:2022-08-01 15:34:09   作者:

 开国上将邓华在50年代曾经受到中央重用,不光继彭总之后出任过志愿军司令员,还担任过副总参谋长和沈阳军区司令员。按照这种个人发展趋势,很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军队骨干人物,未来前途无量。不过1959年,心重的邓华在庐山会议期间表态同情彭老总,不久后被定了“右派身份”,陷入长时间的低谷。

邓华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出身的“双红一”将领,可谓根红苗正,是主席极为珍视的人才。邓华德才兼备,虽然59年犯了“错误”,但主席心里对他一直放不下,愿意给他机会,准备在未来重新启用。短短9年时间里,主席竟先后5次设法关照邓华。放在其他将领身上,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第一次,是在59年军委扩大会议临近尾声之时。主席针对邓华的处理问题发了话,重点就是6个字:邓和彭不一样。当时邓华的处境十分危险,主席的这句话令其他人不敢对邓华进行过分的处理。最终在回到沈阳待命之后,邓华被安排了四川省副省长的职务,保留行政5级待遇,和他之前当沈阳军区司令员时的生活待遇相同,仍然有司机、警卫、厨师和保姆。其他被贬官的将领,则没有邓华这样好的安排方式,只有他一个人当了副省长,虽然转业离开军队但职务并不低。

第二次,是在1960年。邓华一家短暂在北京停留,主席得知后,让时任全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给邓华捎话:有错误要及时改正,但心理上不要有负担,改正就是了,情绪不要消极。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主席对于邓华的关心以及对他未来的期望。这对于低谷中的邓华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第三次,是在1962年8月。邓华被点名要求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以邓华四川副省长的职务,原本不需要赴京,但让邓华感到激动的是,工作人员告知他:是主席亲自点了你的名,请你去北京。毛主席心中始终有邓华的位置,在阔别京城三年之后,邓华获得了参加中央会议的机会,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次,是在1965年。邓华在四野和志愿军时的老友韩先楚向主席汇报工作,谈完正事之后,主席和韩先楚亲切聊天,言语之中再度表露了对邓华同志的关心。毛主席向韩先楚询问了邓华的现状、在四川的工作情况,在得到韩先楚的积极回复后,主席非常满意,露出了笑容。他让韩先楚给相关人员带话,专门强调“对邓华的情况需要特别对待”。这是主席的又一次亲切关照,使得邓华的处境进一步好转。

第五次,发生在1968年。邓华再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会议现场邓华十分低调,不言不语。但主席进场之后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邓华同志来了没有?这短短的几个字,令邓华的泪珠在眼窝里打转。他大声地回答主席:主席!我在这里!毛主席看到久未见面的邓华,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容:好久不见了,四川的同志,都跟我说你好!听到主席的明确表扬,邓华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哗哗地流了下来。1977年,邓华将军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军队,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并在不久后收到了中央的正式平反文件。

(甘肃质量信用网据快资讯)

 
 
 
 
 

83年严打,开国上将陈再道儿子被判死刑,陈再道:一切按法律办

1984年4月,一纸判处陈东平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书,送到邓小平同志的案头,小平同志看过之后,直接批示同意执行。他同时问了一句,陈再道怎么样?此时,陈再道刚刚从铁道兵司令的岗位上退下来。

 

陈再道

工作人员告诉他,陈司令员明确表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已经与陈东平断绝父子关系,一切按法律办。

小平同志听后,点了点头。那么,陈东平到底是谁,他与开国上将陈再道又是什么关系,他又是怎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陈东平是陈再道的儿子。由于在革命战争年代,陈再道忙于行军打仗,对儿子缺少管教,少有的一些时间,陈再道感觉对儿子愧疚太多,总是想补偿他一下。因此,儿子提出的要求他都尽量满足。但是,就是在这般溺爱之下,陈东平从小就养成了顽劣的性格,不学无术,打架斗殴,父亲根本管不了他,他也得了一个绰号:陈衙内。

无奈,陈再道几次把他送到部队艰苦的地方锻炼,但都没有管束住他,便将他送入了哈军工,希望他能好好学习。

 

陈东平

入学第一年,在严格纪委约束下,陈东平的性格收敛了一些。但是,过了一年后,这种生活他显然适应不了,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心事根本没有放在学业上,各科成绩都很差。

可是,他根本不在乎这些,为了更好地放飞自我,他提出自己病休半年,学校就批准了。而被批准后的陈东平,更加肆无忌惮,整日游手好闲,沉迷灯红酒绿。

这期间,他经常在夜间偷听广播,台湾一些播音员向大陆方向发起靡靡之音,大讲台湾的生活有多好,灯红酒绿,生活现代,并鼓励大陆的人员到台湾来,并公布了具体的联系方式和逃跑路线。

陈东平长期偷听这方面的内容,很快便向往起这样的生活来。他甚至开始按照敌人公布的联系方式,开始与敌人联络,并亮明了自己是哈军工的学员。

台湾方面自然不会放过这条大鱼,便抓住陈东平不放。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陈东平与敌勾联的情况很快被国家安全部门侦知,总政保卫部专门成立调查组进驻哈军工,开始查证这件事。

 

 

很快,陈东平交待了自己与台湾人员勾联的情况。好在,他只是与敌人有联系,想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并没有泄密。最后,组织对陈东平做出开除学籍,军籍,党籍,并处以两年劳教的处罚。

不久后,陈东平被送到了部队的一个农场接受改造。本以为,他会受到触动和教育,可在这里,他不但不思悔改,而且依然我行我素,不服管教,动不动就纠集人打架,在这里,他被认为是惹不起的人,大家都离他很远,在农场里,他显然成为了谁都惹不起“大爷”。

陈东平解除劳动教养后,到了河南省外贸公司工作。但是,他依然恶性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很快又纠集了一批地痞流氓,敲诈勒索,强抢民女,尤其是很多女青年,被他们欺侮以后,悲愤至极,直接选择自杀,一时间,陈东平纠集的团伙给当地造成了极大民愤。

 

 

陈再道知道这些事以后,气得大病一场,屡劝无效以后,最后选择与陈东平断绝父子关系。可陈东平不以为然,他总觉得,即使是断了父子关系,那他还是自己的父亲,就可以打着他的旗号当保护伞。

1983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陈东平有些急了,这些年,他不但没有收手,反而坏事干尽,老百姓怨声载道。很快,一封又一封关于他的举报信送达专案组。他知道自己的罪大,便哀求母亲,让她去给陈再道说情,给相关方面打个招呼。可此时,陈再道心如死水,正在给中央写检查,他悲愤而严肃地说:“我与他再没有一点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按法律办。”

 

 

很快,劣迹斑斑,又有“通敌前科”的陈东平被执行枪决,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