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前,甘南地区既有国民党的政权统治形式,又有土司制和喇嘛教寺院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解放后,这种封建统治的基础依然存在,这就构成了甘南境内各种残存政治势力和经济形态并存的特殊现象,也造成甘南社会情况复杂、工作任务艰巨的艰苦环境。解放初期,我们党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上开辟工作,建立各级基层组织和政权机构的。

(一)组建中共甘南州委
解放前,甘南没有中共地下党组织,地下党员也为数极少,甘南全境解放后分属于临夏、岷县、武都地委管辖,还没建立统一的党组织。1952年2月,为加强和开辟甘南藏区工作,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剿匪部队首长和地方工作干部为核心,组成中国共产党甘南藏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由省军区副司令员徐国珍兼任书记,委员由徐国珍、高增汉、董宏杰、赵毓文、齐应凯5人组成,隶属省委领导。1952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甘南藏区工作委员会,徐国珍任书记,赵子康任副书记。委员由徐国珍、赵子康、董宏杰、赵毓文、齐应凯5人组成,隶属省委领导。同时将中共夏河、临潭县委和卓尼工委划归中共甘南藏区工委领导。1952年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藏区访问团来甘南后,留下部分同志开展工作,组建了中共洮源(碌曲)、欧拉(玛曲)工作委员会(县级),归属中共甘南藏区工委领导。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委除社会部外,未设立其他工作部门。1953年1月,中共甘南藏区工委的领导机构进行调整,设立了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书记由朱侠夫担任,常委由朱侠夫、赵子康、赵毓文、董宏杰、王如东、曹学彦6人组成。委员有:徐国珍(军)、朱侠夫、赵子康、赵毓文、董宏杰、齐应凯、赵国声、王如东、曹学彦、方稹、马宗瀛11人。中共甘南藏区工委始设了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社会部4个工作部门。1953年10月1日,中共甘南藏区工委改为“中国共产党甘南工作委员会”,朱侠夫任书记,赵子康任副书记,王治国任第二副书记。常委由朱侠夫、赵子康、赵毓文、王如东、曹学彦、王治国、吴子明(军)7人组成。中共甘南工委的工作机构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生产合作部、财贸部、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6个部门,撤销了社会部。当时,中共甘南工委共下辖中共夏河、临潭、卓尼、碌曲、玛曲5个县(工)委。到1953年底,全自治区共建党组3个、党(工)委11个,党支部33个;共有党员408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7人,妇女党员16人。

1956年6月1日,中共甘南工委改名为“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委员会”,谢占儒任书记,董宏杰任第二副书记。常委由谢占儒、董宏杰、王如东、李加夫(军)、马宗瀛、香巴才仁(藏)、邢树义(藏)、马克(军)8人组成。同时中共甘南地委将所辖6个县(工)委全部改为县委。1957年元月1日,中共甘南地委又改称为“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同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合作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一届委员会,设立了书记处。谢占儒任书记处第一书记,董宏杰、马宗瀛、香巴才仁、邢树义任书记处书记。常委由7人组成,委员由19人组成。甘南各级党组织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使党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逐渐提高,中共甘南工委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和甘南的实际,大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培养吸收少数民族干部入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藏族党员干部队伍和妇女党员干部队伍有了较大发展。党的统一战线更加发展壮大,各级政权机构日臻完善,司法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相继建立。1954年7月中共舟曲工委成立,划归中共甘南工委领导,1956年4月中共舟曲县委成立。至此,中共甘南州委共下辖夏河、临潭、卓尼、碌曲、玛曲、舟曲6个县委。全州共建党委22个,党组11个,总支34个,支部168个。共有党员4971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453名,妇女党员662名。

(二)各县委的成立经过
1949年9月卓尼和平解放后,10月上旬岷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派共产党员杨培发等19名干部进驻卓尼。11月上旬,组成了中共卓尼机关支部,当时有党员9名。1950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卓尼工作委员会”直属省委领导。赵毓文任工委书记,委员由赵毓文、曹文蔚、郑绍云、霍学灏、程自强5人组成。始设县(工)委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3个工作部门。1954年6月省委调整中共卓尼工委领导班子,杨培发任工委书记,曹文蔚任副书记,常委由杨培发、曹文蔚、郑绍云、霍学灏、程自强5人组成,委员由9人组成。1956年6月2日中国共产党卓尼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卓尼县城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卓尼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由17人组成,常委由7人组成。杨培发任县委书记,曹文蔚任县委副书记。县委增设文教部和工交部,改秘书处为秘书室,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1949年9月11日临潭解放,9月13日中共岷县地委派郭曙华等21名干部到临潭县接管国民党旧政权。经过半个月的紧张筹备后,中共临潭县委于9月27日正式成立,郭曙华任县委代理书记,范怀银任副书记,属中共岷县地委领导。1950年5月25日,省政府决定将临潭县划归临夏专署管辖。同年10月,高增汉任临潭县委书记,郭曙华、范怀银任县委副书记。1953年10月1日划归甘南。1956年6月2日,中国共产党临潭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新城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临潭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委5人。马宗瀛任县委书记,范怀银、裴俊义任副书记。常委由马宗瀛、范怀银、裴俊义、卢映春、李怀正5人组成。这一时期,县委始设了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财贸部、监委7个工作部门。
1949年9月20日夏河县和平解放后,于9月23日经中共临夏地委批准,“中国共产党夏河县工作委员会”正式在拉卜楞成立,霍德义任县(工)委书记,张怀有、张月胜、刘光奇(军)、牙含章、霍德义、杜鹏程(军)、张成礼(军)7人任县(工)委委员。1950年10月18日夏河县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未进行选举。但县(工)委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张国权任县(工)委书记,齐应凯、刘学博任县(工)委副书记。1956年6月1日,中共夏河县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拉卜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夏河县委员会,委员15人,常委9人,郑毓秀任县委书记,刘学博、王占彪(藏)任县委副书记。县委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监委、生产合作部、财贸部、工交部8个工作部门。
1949年11月1日,国民党西固县长孙铁峰率领300多名县自卫队和警察起义后,根据解放军一野62军刘忠军长的指示,起义部队由西固县城撤至宕昌,与解放军会师。是年11月15日,中共西固县委在宕昌成立,石俊任书记。隶属中共武都地委领导。同年12月10日,西固县正式解放。1950年6月,西固县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徐象龄任县委书记。1953年11月7日,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区工委派马学海等20余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到达西固县城,协助西固县委筹建舟曲县的工作。1954年7月1日,西固县迁往宕昌后,留下原县城和数乡成立了舟曲县,成立了中共舟曲县(工)委,马学海任县(工)委书记,常委由马学海、香巴才仁(藏)、陈生泰、白怀孝、杨作祥5人组成,隶属中共甘南藏区工委领导。1956年4月21日,经省委批准,舟曲县(工)委改为中共舟曲县委,香巴才仁担任书记,陈生泰任副书记,常委由香巴才仁、陈生泰、白怀孝、杨作祥、张晋旺5人组成。在这期间,舟曲县委始设了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生产合作部、财贸部、工交部、监委8个部门。
1952年7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甘南藏区访问团来甘南慰问,留下部分干部帮助建立了中共洮源工作委员会,杜岐任书记,委员由杜岐、马维清、谢怀玉、张耀、李珍5人组成。1953年6月改名为中共碌曲工作委员会。7月始建了碌曲第一个机关党支部,由杜岐兼任党支部书记,支委由12个人组成。1955年6月,碌曲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碌曲县委,李新民任县委副书记。其时,县委组建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财贸部、文教部6个工作机构。
1952年6月,中共欧拉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马负图任工委书记。1953年6月,改名为中共玛曲工作委员会,马负图任工委书记,黄建业任副书记,委员由马负图、黄建业、康廷芝、李俊禄、米秉义(军)5人组成。1956年6月,玛曲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玛曲县委员会,马负图任县委书记,黄建业、冯国栋任副书记,常委由马负图、黄建业、冯国栋、李俊禄、米秉义(军)5人组成。
1962年元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拨原卓尼县的上、下迭两个区12个乡建立迭部县,中共迭部县委正式成立。焦根海(军)兼任县委代理书记。同年9月州委任命王杰担任县委书记,王小垒、王仲成任县委副书记。常委由焦根海、王杰、王仲成、王小垒、刘德全5人组成。
1996年6月,经全国人大、国务院批准,甘南州建立合作市。1997年10月7日,中共合作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甘南饭店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合作市第一届委员会,赵永昌任市委书记,阿布、党智、敏占彪、韩雪峰(藏)任副书记,常委由赵永昌、阿布、党智、敏占彪、韩雪峰、王当主,格尔措、房和平、孔引贤(军)9人组成。委员由21人组成。至此,中共甘南州委共下辖合作市委和夏河、临潭、卓尼、碌曲、玛曲、迭部、舟曲7个县委。
(甘肃质量信用网据甘南网,由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