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北方的气候尚未摆脱寒冬,气温比较低,但即便如此,13日这天,八宝山还是来了不少人,他们纷纷献上花圈与挽联,放在刘思齐遗像的左右两侧,算是为故人做的最后一件事。
在众人眼中,刘思齐的身份很特殊,她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媳,还是革命烈士的后代、革命精神的延续。
其父刘谦初既是早期中共组织的重要人物之一,更是为维护组织而献身的烈士。母亲张文秋也是中共早期党员,在党内有“共产主义战士”之称。
她后来更是成为了毛主席的儿媳,与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也交往甚密。但在刘思齐的追悼会上,这两个小姑子却因年事已高无法前来,只能送上花圈挽联进行哀悼。
作为曾经的一家人,虽然后来刘思齐再次改嫁,但她跟这两个小姑子的关系却没有因此而生分,她们能有这么深的感情,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刘思齐的第一任丈夫:毛岸英。
那么,刘思齐和毛岸英是如何走在一起的?为何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也对她视如己出?她的一生有着这样的故事呢?
刘思齐的童年
1930年,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牺牲。而母亲张文秋却因为投身革命,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看着丈夫留下的衣物和两个人曾经的通信信件,她还是会忍不住偷偷落泪,而每到这个时候,小小年纪的刘思齐就会过来安慰母亲,用稚嫩的话言鼓励她振作起来。
女儿的乖巧懂事确实让张文秋心里得到了不少安慰,但刘谦初毕竟是跟自己在患难中相处了两年的爱人。
而危机患难中走过来的感情,本就让人刻骨铭心,所以在丈夫死后的6年内,张文秋都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
直到后来组织见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辛苦,便帮她和当时在延安学习的陈振亚牵线。
在听说张文秋跟刘谦初的事情后,陈振亚心中除了敬佩外,更多的则是心疼,因此他在结婚时便决定好好帮张文秋抚养刘谦初唯一的孩子,让刘思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于是在1937年的某天,两人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不过当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时,餐桌上的气氛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死气沉沉,而是多了几分欢声笑语。
而刘思齐也非常喜欢这个继父,后来妹妹邵华出生时,刘思齐还主动帮母亲照顾她。
不过也许是幸福并没有来得恰逢时宜,1938年,刘思齐和母亲陪同陈振亚去苏联休养,途中被军阀盛世才扣留在了当时的新疆迪化。
4年后,陈振亚在迪化牺牲,当刘思齐和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已经在医院永远离开了人世。
继父的离世,让刘思齐本就过于安静的性格更阴郁了起来,她虽然还是跟以前一样懂事,但却慢慢地不再爱说话,直到毛岸英的出现。
张文秋与陈振亚
毛岸英出现
毛岸英生于1922年,他的童年一直是跟在母亲杨开慧身边过的。
直到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他亲眼目睹了母亲的死。但是因为身边还有一个弟弟,他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为母亲放声大哭,而是为了不让弟弟害怕,不停安慰着弟弟。
当时局势非常紧张,蒋介石政府为了残害共产党人,不仅派出间谍四处渗透,甚至还跑出专门的军队进行搜查。
在他母亲死后没多久,就有国民党的人来到毛泽东的老家进行搜查,意图找到跟毛泽东有关的亲属,并借此来羞辱他。
毛岸英
为了保护烈士的孩子,组织上便将毛岸英兄弟带走,并将他们暂时安排在一户人家。
可谁曾想这家人的女主人非常刻薄,屡次对毛岸英兄弟几个进行打骂,孩子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后来毛岸英实在是受不了这种生活了,便带着弟弟逃了出去。
兄弟俩流浪的生活也非常艰难,两个孩子太小,就算毛岸英想做工也没人敢收留,后来为了让弟弟有口吃的,他便多次上街乞讨,并因此遭受了不少白眼和推搡。
刘思齐
直到后来组织派人寻回了两个孩子,回到毛泽东身边后,他认识了比自己小8岁的刘思齐。
此后,他经常带着这个小妹妹外出玩耍,有时候为了开导刘思齐,还会经常给她说一些笑话。
而刘思齐在知道毛岸英的遭遇后,也会在后者难过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等他心情慢慢好起来。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刘思齐认识了跟自己相差六岁的李敏。
1949年初夏,一直跟在母亲贺子珍身边的李敏第一次离开赫尔宾,来到父亲毛泽东身边,当时刘思齐和毛岸英已经陷入热恋,两人已经开始商量结婚事宜。
不过因为毛岸英也有工作在身,不能经常陪着刘思齐,于是她便经常跟李敏一起聊天。
李敏的性格非常要强,这让刘思齐想起了曾经的自己,所以在面对李敏的时候,刘思齐是既心疼又喜欢,久而久之,两个小姑娘便生出了友谊,经常黏在一起。
就是这样,刘思齐自然而然地也与毛泽东最小的女儿——1940年出生的李讷,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有两个可以说体己话的姐妹,还有一个两情相悦的少年郎陪伴左右,那段时间对刘思齐来说是难以忘怀的。
但这样的幸福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革命和战争年代的爱情,总是难免经历生离死别。随着毛岸英赴朝鲜参与抗美援朝,她将要面临的,是永失挚爱的悲痛。
永别挚爱
因为两人结婚的时候刘思齐才刚成年,正是学习的年纪,婚后志趣相投的夫妻二人依旧选择了一起学习进步、相互激励。
为了不耽误刘思齐,让她将青春年华都浪费在相夫教子上,毛岸英十分支持妻子继续深造,毛主席也为了儿媳的学业操了不少心。
之后,刘思齐便在毛岸英父子二人的支持下,入读了当时国家专门为战士家属准备的学校。
也就是在刘思齐在校学习的那段时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毛岸英毅然决定前往朝鲜,首当其冲向父亲请求参战
面对这样毛岸英的请求,毛泽东主席心中是倍感欣慰的,但同样也是非常不舍的,毕竟他和弟弟小时候也曾吃过不少苦,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还有了自己的爱人
想起儿子岸英曾经经历的苦难,毛主席的心情是复杂且愧疚的。但因为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所以在取舍之下,容不得他掺杂过多的私人情感。
是啊,保家卫国这件事,是每个中国青年的信仰,也正是如此,才会有浩浩荡荡地上百万大军前去朝鲜支援。想到这里,毛主席同意了。
临走前,为了让思齐专心学习,毛岸英特地拜托父亲帮忙保守秘密,他对毛主席说:
“您帮我瞒着思齐,我不想她担心。不管以后遇到什么事,在我回来之前,您一定不要泄露我上战场的事。”
当时刘思齐正在生病请假住院,毛岸英一直不眠不休地照顾了她四天,一直到她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才决定动身。
离开前,毛岸英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和影响她的学业,就对她说:
“思齐,我要去执行一个秘密任务,可能这段时间没办法联系你,不过等我做完任务,一定会第一时间回来找你,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因为毛岸英的身份特殊,所以面对这句话,刘思齐并没有怀疑,但她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此生不复相见。
1950年11月25日,敌人发现了解放军指挥部的地洞位置,便派飞机来进行空袭,原本在飞机飞来之前,毛岸英就已经跟随部队退了出来。
可刚跑出来没多久,他发现有一些重要资料没有拿出来,便扭头往回冲,可却被随行的人给拦住了,劝阻他说:“这太危险了,你不能再进去!”
但这时候的毛岸英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头顶上的飞机一离开,他就带着另一个人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试图将一些重要的军事作战资料拿出来。
可却没想到敌机在他进去后又折返了过来,无数燃烧弹落下来,直接将地洞变成火海,将毛岸英与另一个小战士活活烧死在里面。
毛岸英的死讯很快就传到了毛泽东那里,使他陷入了万分悲痛之中。同时他还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来。
那些看着毛岸英长大的老战友都劝毛主席允许将其遗体运回国安葬,但最后毛主席还是抱着悲痛拒绝了。
因为他不仅仅是毛岸英的父亲,更是一国领导人,他身上背负着的责任不允许他纠结于一己私欲。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当他回过神后,毛岸英就地下葬的电报已经发出。
但这一切,身为妻子的刘思齐并不知道,在她看来,毛岸英只是因为任务特殊,会很长时间没有消息。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去找毛主席询问关于丈夫的情况。
而毛岸英最后出发前对刘思齐说了什么,毛主席自然是不难猜出,可也正是如此,看着儿媳脸上满怀期望的样子,毛主席就忍不住心痛。
他知道儿子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担心刘思齐的学习,所以在后者问到毛岸英什么时候回来时,毛主席只能忍着对她说:
“他现在做的任务已经到了非常紧要的关头,所以我没办法告诉你他什么时候回来,不过我能确定的是,他现在很安全,你不要担心,反倒是你要好好学习,等他回来了,可是要查你学习的。”
333
正是这几句话,让刘思齐不再担心和执着这件事,甚至在回去遇见李敏时,还跟后者聊起了学习的事情,并畅想着等毛岸英回来后,两个人一起商量苏联学习一段时间。
不过她永远也等不回丈夫了,最终在1953年得知了毛岸英的死讯。
两年多都没有半点丈夫的消息,虽然有毛主席安慰在前,但刘思齐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于是她开始每隔几天就来找毛主席,如果毛主席在工作,她就直接前往毛主席家里。
可这样,忙了一天的毛主席回家后看到刘思齐,心中的压力就更重了,因为拖了这么久,他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跟这孩子说岸英已经牺牲了。
但如果不说,他心中就更难受,因为每一次欺骗的初衷虽然是好意,可也让毛主席心里的压力与日俱增。
所以思来想去后,他还是决定跟刘思齐坦白,坦白那天,毛主席还专门找来了周恩来总理,为的就是防止自己情绪失控,从而刺激到刘思齐。
果不其然,刘思齐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不敢相信,然后再三询问毛主席:“这不是真的对不对?岸英一定还会回来的。”
看着这个急于向自己求证的孩子压抑着悲痛,满脸希冀的样子,毛主席攥紧手,让自己整个人都麻木起来,好冷静地回答刘思齐的话:“岸英他确实已经牺牲了。”
此话一出,刘思齐的幻想彻底被打碎,她伏在桌子上痛哭,旁人看在眼里都于心不忍。
看着毛主席也陷入了悲伤中,一旁的周恩来赶忙说:
“思齐,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但是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关心身边的人,你赶紧过来看看,你爸的手都凉了。”
刘思齐一听更难过了,她一边哭着一边安慰着毛主席,可看着这样懂事的孩子,毛主席心里更难受了,但他不能哭,因为现在他是唯一能安慰到刘思齐的人了。
想到这里,毛主席长长叹了气,然后示意周总理在这里安慰思齐,自己出门冷静下。他思虑良久,觉得是应该尝试着帮助思齐开始新生活了。
开始新生活
将真相告知后,毛主席就更关心起思齐的生活和工作,不管是她想出国留学也好,转学回国也罢,毛主席都非常有耐心地指导她,并教她要独立起来。
后来为了帮思齐摆脱痛失所爱的阴影,还破例让她悄悄前往朝鲜,去岸英的坟前看一眼,以了结她的心病。
但在刘思齐出发前,毛主席专门对她说:
“虽然我是同意你去朝鲜看一看岸英,但是我们也要约法三章。第一,你去朝鲜这件事是私事,所以于情于理,不能花国家一分钱,路上的所有花销,我会用我的稿费替你补上,这也算是你替我去看的岸英。
这第二,就是岸英对朝鲜意义重大,如果他们得知你要去,肯定会隆重欢迎你,但这就关系到了两国之间,而不是私事了,所以到了朝鲜,你要谨慎小心,不要惊动了朝鲜政府。
第三就是你在朝鲜的所有活动,不管是祭拜还是在当地停留,都要非常简单,最忌见报。”
知道能去朝鲜已经非常不容易,所以毛泽东这边话刚说完,刘思齐就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看着刘思齐欣喜的神情,毛主席是既为之高兴,又为她忧愁,也不知道这趟朝鲜之行,能不能让刘思齐彻底放下毛岸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以防万一,后来刘思齐从朝鲜回来没多久,毛主席便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去劝一劝她,并说:“你们大嫂还年轻,往后日子还长,你们让她想开些。”
而作为长辈,劝儿媳改嫁这件事,毛主席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老年时期的刘思齐
可跟刘思齐一起长大的李敏和李讷就不同了,作为年纪相当的好伙伴,有她们在旁劝劝,说不定能早点让刘思齐早点走出来。
而看到李敏和李讷还未开口,刘思齐就已经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她知道大家的苦心,所以在毛主席拜托身边的老战友帮忙介绍时,她并没有反对。
最终,在毛主席的撮合下,刘思齐跟杨茂之于1962年结婚了。婚礼当天,毛主席还送出一副自己亲手题的《咏梅》作为贺礼。
婚后刘思齐也相继有了自己的四个孩子,生活平淡安宁。但岁月不久,生命终逝,2022年1月7日的凌晨,92岁的刘思齐去世了。
遗憾的是,身为刘思齐生前关系较好的同辈人,李敏和李讷却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亲自前去送一送她。
遗体告别会时,刘思齐的四个子女聚在一起,面对前来悼念的宾客们,早已泣不成声。
那天葬礼上来了不少人,其中不乏毛主席晚年时身边的人,军品大王李长东、毛主席主席的警卫员曲琪玉,以及毛泽东主席的孙子毛新宇等纷纷到场。
人们在追悼会的礼堂外拿着刘思齐的遗照合影,纷纷诉说自己对刘思齐的敬佩与怀念之情,等追悼会正式开始后,众人按照顺序进入礼堂,一一向刘思齐的遗体进行告别。
毛新宇和刘思齐儿子杨小英在葬礼上
刘思齐的离世让她的亲友和后代都深感悲痛,而不管是为国捐躯的毛岸英,还是在背后默默苦守支持他的刘思齐,都值得我们敬佩与缅怀。
与毛岸英的爱情,让刘思齐拥有了新的人生,也给了她力量支撑着她走完了余生,最终寿终正寝,这样一份乱世中的真挚感情也让世人无不为之动容。(甘肃质量信用网据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