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不喜欢别人叫他元帅并压低侄子的军衔
彭德怀在同干部闲谈中多次说:“我这个人并不需要这个牌牌,我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若不评一些元帅,那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1959年6月,他在同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部长巴卢库谈话时说:“我这个人并不需要这个牌牌,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
1955年,身为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视察,他的侄子彭启超正好在这所学院学习。在一次汇报会上,彭德怀得知学院准备给侄子授予上尉军衔时,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听完汇报,他对院长说:“请你们再考虑一下,我的意见授予他中尉军衔。”院长解释说:“这是群众评议,党委审定的,彭启超1945年参加革命,评上尉并没有特殊照顾他。”彭德怀板着面孔,认真地说:“根据他的德、才,我看还是授予中尉军衔合适。”学院党委最后采纳了彭德怀的意见。为此,彭启超很不高兴,彭德怀耐心地向他做工作,说:“在级别待遇面前,干部子弟要带个好头!”终于打通了侄子的思想。
叶剑英恳求“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
1954年12月31日,总干部部给彭德怀并军委写报告,建议1955年1月15日召开全军军衔奖励工作会议,布置军衔制度的实施问题。1955年1月12日,总干部部经军委同意,发布《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提出“中将以上军衔,由中央及军委于1955年一二月间先行确定”。根据这一计划安排,中央军委于1月14日、15日,由彭德怀、罗荣桓主持召开了讨论军衔问题的座谈会,对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选的名单进行了研究。会议经两天的认真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元帅军衔授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2位成员,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授予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11位军委委员,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署名将上述意见报告了毛泽东。叶剑英因病未出席这次会议,1月20日,当他看到彭德怀、罗荣桓的上述报告时,挥笔在报告上加注了自己的意见:“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
5/23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