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新中国惟一一位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是谁?

时间:2017-04-16 09:44:44   作者:
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

1938年1月,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下辖三个营。10月,六团进入苏南敌后茅山地区,隶属陈毅任支队长的第一支队。

六团初进敌后,面临着新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过去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军,现在的作战对象是日军。过去是在本乡本土作战,现在是在江南敌后作战。第二个转变是:过去是山地游击战,现在要在交通发达的平原、河网地区进行游击战。

面对的困难也不少。首先是语言不通,绝大多数的闽东战士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苏南话,苏南群众当然听不懂闽东话。闽东部队在红军时期开展游击战争的特点是依靠群众,群众工作在先,军事行动随后,现在语言不通,就困难重重,变成了聋子、瞎子。其次是敌伪据点星罗棋布,犹如梅花桩,而且铁路、公路、河流纵横,交通发达,消息传递迅速。六团由皖南到茅山的进军路上,8天就打了7仗,地形、敌情不明,敌人行动快速,常常被动应战。第三是在丘陵、平原、河网地区作战没有经验,没有了深山密林,一望无际,空空旷旷,没有任何荫蔽,就像失去了依托之处。连宿营放哨都不知道哨兵该如何放。老经验不管用了,新的一套还没有学会。

总不能老是被动应战,叶飞想到用化装奇袭的老办法,打一个小胜仗,鼓舞士气,积累经脸,积小胜为大胜。此后,第六团以夜袭、奔袭、奇袭和伏击等手段,在白兔、高庙、宝埝、下蜀、龙潭、延陵等地与日寇作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除积极寻机打击敌人外,叶飞第六团还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扩军,巩固了茅山根据地。

根据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陈毅决定抽出叶飞第六团向东路地区发展。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束缚,第六团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称“江抗二路”。行前,陈毅给叶飞和第六团写了一封亲笔信———《献给良团全体同志》(良团是第六团代号),陈毅交代了三件事,作为第六团胜利前进的法宝。陈毅指出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提出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陈毅还写道:“你们能够想象,如果本军东征不打胜仗,还能有今天的声誉,今天的发展,今天各方面的同情和拥护吗?战斗的胜利依靠大家英勇为国牺牲的精神,依靠指挥员适当指挥和战斗员的英勇作战,依靠于广大人民的协助,不了解这些必然百战百败。”

东路地区,指的是长江以南,沪宁铁路两侧,武进以东直到上海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区情况复杂,日、伪、顽势力都很强大,斗争形势艰巨。陈毅的信给了叶飞很大的启发,为了鼓舞士气,树立抗日群众的信心,扩大“江抗”的政治影响,叶飞按照陈毅“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的指示,和地方组织商量后,决定在沪宁线上的浒墅火车站打一仗。沪宁铁路是日军腹心交通要道,浒墅关车站是沪宁铁路中段的重要据点。经过周密部署,6月24夜,浒墅关车站战斗打响。由于浒墅关车站东西距离苏州、无锡不过一二十公里,周围据点密布,骄横的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会遭到新四军的袭击,惊慌失措。新四军战士以一当十,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全歼了该部日军,并迫使沪宁铁路停运了三天。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