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座后,胡耀邦宣讲了红军北上的意义。首领见他文明有礼,不像如狼似虎的“国军”,因此,态度友好了许多。
胡耀邦适时提出了筹粮的请求,还耐心地说明红军筹粮是付现款的,绝不叫他们白送,又讲述了一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首领见胡耀邦诚心诚意,心中对红军又有些同情和敬佩,答应让出一些粮食。
红三军团很快将胡耀邦在苗区筹粮的模范事迹报告了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胡耀邦参加了东征,担任石楼县工作团团长,又积极组织了扩红筹粮工作。通过70多天的努力,扩充了900多名新兵,并又筹集了一大批粮食。
1936年5月,在瓦窑堡东征工作团总结会上,毛泽东见大家一致认为胡耀邦是筹粮模范,便问道:“哪一个叫胡耀邦?站起来给我看看。”胡耀邦激动地站了起来。毛泽东一看就笑了,风趣地说:“是个幼稚味还未完全脱掉的同志嘛!”
初露锋芒:向毛泽东约稿
1937年,胡耀邦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学习。他是“抗大”第二期一大队、二大队中最年轻的学员,且成绩优秀,十分引人注意。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适应抗日前线对干部的迫切需要,“抗大”二期提前毕业,学员们大都奔赴前方。但毛泽东将胡耀邦留下,与另外27名同志一起编成了“抗大”高级研究班,继续学习。胡耀邦仍担任党支部书记。
为了把党支部工作做好,胡耀邦决定创办校刊。他自己组稿、排版、刻蜡板、校对、油印,一个星期后就印出了第一期校报《思想战线》。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