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中国"岩鹰拳"宗师蒋兆鸿

时间:2017-01-22 21:23:45   作者:

 横亘于新东两县的越城岭余脉中,有一座高大的山峰,名叫青龙山,因其气势磅礴、危岩高耸、竹木丰茂、状如腾龙而得名。

  新宁县巡田乡东面背靠青龙山,北邻邵阳、南连东安、西望新宁,地处三县交通要冲。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中华民族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动荡时期,政府腐败无能,贪官遍地,军阀混战。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地理环境下,此地无数年来弱肉强食、匪患不尽。而乡民为了强身健体,更为了拒匪自保,尚武之风盛行。一代武林宗师蒋兆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横空出世。

  青龙山下坑山村有个名叫“田中间”的小村庄,居住的大多是蒋姓人家。一九一五年夏历九月十八日,这座小村庄“老屋里”蒋团长的妻子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蒋团长按家族辈分把这个儿子名为蒋禄亚,因其五行缺水,乳号就叫着蒋水,字兆鸿。

  蒋兆鸿的父亲蒋爵姬,字周卿(1888—1963),早年曾追随蔡锷参加护国战争,因军功最后升任国民革命军副师长。蒋兆鸿六七岁时,被父亲送到当地著名的青龙书院读私塾。蒋家祠堂就建在离他家的不远处,一些富贵人家就请了武术师傅在这里教授年轻子弟的武功。受当地风气和家庭影响,从小就非常爱好武术,放学后和晚上就常常来到祠堂看师傅教授比他大十来岁的哥哥叔叔们练武(其实师傅教徒弟是不允许旁人看的,但蒋兆鸿是蒋团长的儿子,所以才例外准许他进去看)。慢慢地,他也就跟着伸拳张腿地练了起来。

  蒋兆鸿在邵阳市昭陵中学初中毕业后,他父亲把他带到长沙,希望他能继续读书。为了让蒋兆鸿能顺利考上高中,他父亲请了一个老师在假期为他补习在昭陵中学没有开设的科目。当时蒋周卿的军营正在省立国术馆的旁边,军营和国术馆的操练声深深地吸引着自小爱好武术、并已经有着一定武术功底的的蒋兆鸿,所以,根本没把老师的补习和能否继续升学放在心上。每次老师来补课,都发现他趴在墙头看隔壁国术馆的学徒们是怎样的挥拳踢腿,老师讲课时也是心不在焉。补习老师只好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的父亲。

  蒋团长知道这种情况后,心想既然儿子喜好武术,还不如把他送到国术馆去练武。于是,不惜每年八百元光洋的昂贵学费,把蒋兆鸿送到湖南省立国术馆正式学武。

  农村长大的孩子特别能吃苦,蒋兆鸿在三年艰难的学徒生活中,每天除了自练就是对练和群打。每餐要吃掉半斤从开水里打个滚就拿出来的半生不熟的牛肉,真正的训练场上,根本没有影视剧中的那种趣味和浪漫可言。

  国术馆的学生毕业是以打擂台的形式进行的,一九三五年秋天,蒋兆鸿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而关于他的毕业,现在民间上流传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无可稽考传闻。据现年九十三岁的蒋兆鸿的密友、曾担任他任巡田乡乡长时的秘书的蒋美舟老爷爷说,国术馆有个姓姚的教官、武功特别高强,姚教官最赏识的弟子就是在蒋兆鸿和同是广西老乡的一个名叫李跃飞的学徒。这一届毕业的擂台赛上,蒋兆鸿最后和一个李跃飞对决,两人在缠打到精疲力尽时还不能分出胜负。最后,在擂台上叠放十层八仙桌,每一层安排两个师兄弟,谁能打到每层的师兄弟最先到达第十层就算是第一名。李跃飞的拳脚厉害,蒋兆鸿的轻功更胜一筹,到第八层时,蒋兆鸿打败师兄弟后,一个鹞子翻身掠过第九层、并在飞掠的过程中把第九层的师兄弟踢到台下,直接跃到了第十层,第九层的两个师兄弟被摔伤。这明显的犯规动作让姚教官心里很不高兴,抬手就把手中的一颗弹珠发出,击在了蒋兆鸿的腿后跟上,蒋兆鸿从十层高的八仙桌上跌下,腿被摔伤,从此落下了残疾。他因犯规而被判定为第二名,从此获得“通城虎”和“湖南第二打手”的称号。

  蒋兆鸿毕业后,被留在国术馆任教官三年。

  新宁县“岩鹰拳”定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副师长的蒋兆鸿的父亲蒋周卿奉命带部队拒敌于新墙河,并带着在自己部队任排长的儿子蒋兆鸿亲临战场。惨烈的战况目不忍睹,成千上万的国军士兵像喂磨的豆子一样,进去了再也没有囫囵出来的。战后,蒋周卿让独子蒋兆鸿回到家乡,让他在邵阳开办国术馆收徒习武。这期间,蒋兆鸿通过探索研究,在精通鹰拳、鹤拳、猴拳、燕拳、龙拳、虎拳、南拳等基础上,集各家之长,继承和发扬清末一渡水武术家李景国(安阳村人)的鹰爪招式,创立了两段24招的“岩鹰拳”(而他的得意弟子、当代武术家刘烈红又在他的基础上,将“岩鹰拳”进一步发扬光大,并获“岩鹰王”的美誉)。

  后来由于局势的进一步紧张,邵阳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蒋兆鸿只好回到家乡,先在亚兰田小学教书(据说蒋兆鸿的地理学得特别好,上课时不用带书,学生表示疑问,他就让学生指点某项知识,他回答页码,竟然毫无差错)。后来,他被委任为溪龙乡(今巡田乡)乡长,并担任新宁县第四联乡联防队长。

  一九四四年,日寇在今回龙镇塘尾头天宁村驻扎着部队。有一次,蒋兆鸿侦知日军一小部外出,于是带着联防队设伏于林天坪,成功伏击这批日军,打死十几个日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兆鸿并未外出,而是在家设馆收徒、行医治病。至于传闻他曾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担任国军团长,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那只是反映了国民党的腐败现象。

  原来,内战爆发后,蒋周卿已经担任了国军师长,为了给早已脱离军队的儿子蒋兆鸿弄个前程,于是造假给蒋兆鸿搞了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假文凭,并在自己的部队里挂了个团副的虚职,而蒋兆鸿根本就从来没到任。据说这件事到解放后反而害了蒋兆鸿,土改划阶级成分时,蒋兆鸿就是因为他有着国民党团副的头衔而被划为“官僚”成分。

  但是,蒋兆鸿的家庭背景毕竟太复杂,他又与国民党少将师长、第二快速纵队司令李朝鼐是拜把子兄弟,所以,在新宁和平解放后,他面临着人生最艰难的选择。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在老虎县长徐君虎的率领下,新宁县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解放。一个名叫黄斌的解放军指导员带着区中队进驻一渡水。蒋兆鸿见国民党大势已去,在黄斌等共产党人的教育下,认清了形势,于是弃暗投明,带着区中队劝降名震新宁、邵阳、东安三县的土匪易德兴部;在冰天雪地里巧计捉拿李朝鼐、王必昌等顽固派,为新生的共和国献上了一份厚礼、立下了功劳。

  关于蒋兆鸿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他的同乡和亲人也有着各种颇具传奇的描述,在此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

  健在的现年九十三岁的蒋美舟老爷爷曾做过蒋兆鸿的秘书,比蒋兆鸿小六岁。据他说,一九四八年,时任桂军新编13军37师师长蒋雄归家省亲,并在蒋家祠堂宴请族中长辈。蒋师长在晚宴后要蒋兆鸿显示一下武功,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不随意展示自己的武功的,他们是同族兄弟,却不过蒋师长的面子,答应了后在不知不觉中不见了踪影。等众人腾开了场子,蒋兆鸿却穿着夜行衣悄无声息地站在了祠堂的中央,一把柳叶刀飞舞得只见刀影不见人影,人们往那一团影子里泼水,水却全被刀挡住,十几分钟后停了下来,人们在蒋兆鸿的身上没有看到一滴水。

  据蒋兆鸿的亲戚蒋禄根老人说,当年生产队刨草皮烧地灰积肥,一般人用的是锄头,而蒋兆鸿却是用五指插进地里,把草皮刨出来;生产队不允许带刀和斧头进山砍柴,他却挑着畚箕两手空空地进山,用脚踢出埋在山坡上的碗口粗的树兜,害得生产队长口瞪目呆、无话可说……由此可见他武功的高深。

  据说蒋兆鸿的飞镖、鸳鸯腿、轻功、气功、摔跤、劈刺等武功都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蒋兆鸿凭着自己高超的医术,在家乡行医,治病救人,一直到一九九七年八十三岁时,无疾而终。几十年里,不知医治好了多少人的伤病。多少年来,人们在惊叹于一代武林宗师高深武功的同时,对他救死扶伤的善举,更是赞不绝口!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