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劲上来接下最艰难任务 硬战死拼全歼“整3师”
“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不回来见你们!我们6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1946年9月,著名的定陶战役前夕,王近山将军的“疯”劲又上来了。
这一天,刘伯承司令、邓小平政委召集各纵领导制定作战方案。参加会议的都是二野的赫赫名将:陈再道、陈锡联、杨勇、王近山……
李达参谋长介绍了敌情:陇海战役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令其哼哈二将——徐州的薛岳、郑州的刘峙,以14个整编师38万人的部队从8月28日开始,向我部所属4个纵队齐头并进猛扑过来,刘、邓首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整3师。
这一仗如何打?谁来打?
当刘伯承司令员提出这一问题时,众将领面面相觑,沉默不语。其时,各纵刚刚打完陇海战役,均未得到休整,大部分团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同时大家知道,整3师师长赵锡田是黄埔一期生,并非等闲之辈。整3师是蒋介石嫡系,全部精良的日式装备,参加过远征缅甸的对日作战,战斗力十分顽强。这一仗的任务确实相当艰巨。
邓小平政委见没有回声,有意刺激一下情绪。他说:“赵锡田说,刘伯承已溃不成军,我不用两个礼拜就可占领整个晋冀鲁豫,把共军赶上太行山!现在我们是坚决消灭敌人呢?还是背起背包回太行山?”
邓小平话音未落,王近山将军就拍案而起。他当场要下了打整3师主力20旅59团的最艰巨任务。
40多年后,邓小平对王近山立军令状一事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英雄主义!”
大杨湖是个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四周地形开阔,村外有一道壕沟,深约3米,村南有一大水塘,芦苇茂密,形成天然屏障。敌人占领村子后,加强防御工事的构筑,村内主要道口筑有暗堡工事,结合穿墙破壁的枪眼,组成密集交叉火网,村外壕沟外面设有两道鹿寨,寨外燃起烽火,供夜间巡逻照明。交通沟纵横连接村内村外。纵深有敌炮火支援,村西南的中寨还有坦克可随时出动助战。为了扫清射界,敌人飞机扔下汽油弹,将村外民房、柴火堆全部打燃,火光冲天,烈焰滚滚,大杨湖上空一片通红。
9月5日夜,总攻大杨湖的战斗开始。
指挥靠前,这是刘伯承带出来的传统作风,王近山的指挥所就设在距敌300米的地方。“子弹在低空飞舞,手榴弹在身边爆炸。”一位警卫员这样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王近山司令在指挥所里,一发炮弹落地离他几米处,身边的参谋王兆华背上被炮弹片划破了一尺多长的口子。但王司令员头也没回,抱着电话机吼叫。他的眼睛有些充血,眼角里挂着眼屎。”
指挥所里的消息时好时坏,瞬息万变,刚刚传来了“我们突破了,占领了三个大院”,紧接着就是:
“敌人又冲过来了,炮火很猛。”
“我们三个大院被包围了。”
“敌人坦克冲到团指挥所墙根了。”
“团长负伤了。”
“我们营长牺牲了。”
“我们一个连只剩下10多个人了。”
“我们全团不到百人了。”
“我们的团长、政委、参谋长、主任和司号员、卫生员统统都投入了战斗。”
次日拂晓,6纵已有6个团攻进大杨湖村子,将敌59团团部和残敌压在村内的一片院落里。王近山将军决心要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他命令各部队寸土不让,和敌人展开逐屋逐墙的争夺战。
这次战斗空前激烈,代价高昂,就像两个负伤恶斗的人肉搏,双方的血都快流尽,谁都没有力气了,但彼此都不放手,仍旧继续搏斗,看两个人中间究竟谁先倒下?
正在这时,我电台收听到敌人59团团长吴耀东用明语向上级呼喊救命,他说:“我们已经顶不住了!最多还能坚持15分钟!再不来援兵我就要自杀了!”
刘伯承司令员立即将此情况告诉了王近山,他说:“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敌人顽固,我们更要顽强。你们要咬紧牙关,用上最后一把力!”
王近山接到电话后,向刘司令员做了战斗到底的保证。他将纵队唯一的兵力不多的预备队用上了,又把机关、勤杂人员也组织起来,全部投入了拼死决战。战士们从敌人尸体上搜来子弹、手榴弹,步枪上刺刀,呐喊着向各自面前的敌人冲击。
早已在绝望中挣扎的敌人在这勇猛的最后冲击下彻底垮了,纷纷跪下投降。不到5分钟,全部阵地被突破。
大杨湖59团被歼灭后,整3师阵势大乱。我各纵乘胜围追堵截,全歼了整3师,活捉师长赵锡田。
我军歼灭整3师后,毛泽东非常高兴,他亲自拟稿,致电刘、邓祝贺胜利。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蒋军必败》的社论。社论说:“定陶战役的胜利,是继中原我军突围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定下来了。”
王近山将军指挥的大杨湖歼灭战,为定陶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