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红色追寻:平江起义天下惊 52位将军荣光存

时间:2014-02-01 21:26:16   作者:

 【红色档案】平江起义

  1928年6月中旬,国民党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剿共"。面对反对派的暴行,该师第一团团长、共产党人彭德怀与中共平江县委取得联系,配合县委开展了反"清乡"斗争。

  为加强对湘鄂赣地区党的领导,中共湖南省委调滕代远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7月17日,滕代远抵平江,与一团党组织接上了头。19日,彭德怀得悉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的共产党员身份已暴露,便火速跟滕代远等商量举行武装暴动。一团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22日13时起义。

  7月22日,彭德怀和滕代远等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占领平江县城。24日下午,宣布成立红五军和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军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同年11月,红五军主力奔向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

  平江起义是在中共湖南省委直接领导下的武装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军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起义,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史料支持: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撰:夏远生)

  【红色寻访】 怒潮一起天下惊

  本报记者 徐亚平 曹娴 李志林

  通讯员 余旦钦 叶和阳 黄振

  天下书院,无一不是扮演了承文载道、教化致知的角色;平江天岳书院除了一种古老的文化表达,还充盈着一种革命精神和英雄浩气。

  院子,还是290年前的模样。依旧两根四方麻石檐柱撑起大门,门框上镶嵌着“天岳书院”黑底镏金匾;依旧高悬着大气磅礴的嵌字联:“天经地纬,岳峙渊渟”;依旧是两厢斋房、前中后三厅,默然无语伴书声。

  但自从孕育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暴动,它的“血型”就变得与众不同:书声琅琅里,有着呐喊铮铮;200年流风遗韵中,英雄豪情积蕴。

  5月14日,记者走进平江天岳书院(平江起义旧址),看到了书院学训——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我们注意到,学训中,“读圣贤书”被摆在了最后,为自由、光明而战的平江起义发生在这里,似乎对书院“行仁义事”,有了最好的注解。

  怒潮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这脍炙人口的《送别》出自电影《怒潮》。

  说起平江起义,必然说到"三月扑城"。《怒潮》即"三月扑城"的光辉再现。平江党史专家凌辉称,早在1921冬、1922年春,毛泽东先后批准平江青年毛简青、陈茀章、余贲民加入了共产党。1922年冬,平江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次年冬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25年,正式成立了中共平江地方委员会。

  "马日事变"后,湖南省委派省委委员毛简青回平江任县委书记。富家“公子”毛简青回老家后,秘密组织工农义勇军1200人枪,派余贲民带领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国民党随即对平江实行残酷的清乡。毛简青又组织领导了第一次扑城、捣毁长寿街警察所等一系列武装暴动。

  1928年2月,平江县委组织20万农军再次扑城。攻城战斗于3月16日拂晓打响。20万农军化装成玩龙舞狮、挑柴卖菜、出殡送葬等各色队伍,杀进城来,与驻城敌军展开血战……获悉敌两个师的增援部队到达瓮江镇后,毛简青为保存有生力量,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

  凌辉说,"三月扑城"为我党积累了武装暴动的经验,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惊雷

  清康熙59年(1720),平江在县治南边天岳山兴建天岳书院。光绪27年(1901),清廷下旨改书院办学堂,一直沿袭到今天的平江县一中。

  当天下容不下一张书桌之时,天岳书院暂时也只能放下200年的斯文,发出尊严的怒吼。

  1928年初夏的平江分外火烈。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往平江"灭火"。敌人难料,一团团长彭德怀竟是意志如钢的共产党人。他秘密联系共产党员,在军中成立士兵委员会;与湘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商议发动武装起义。

  天岳书院的山长室,成了彭德怀谋划起义的指挥部。7月19日,彭德怀从友人来信中获悉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他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发动暴动。

  庄严的时刻到来了!22日11时30分,彭德怀在天岳书院带头将红带子挂在脖子上,拔出手枪,宣布起义。勇士们兵分四路,迅猛向预定目标进击。

  书院的悠雅被打破了,惊雷般的枪声与呐喊响起来。起义军只用一个半小时,就解除了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活捉了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救出了监狱里上千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7月24日,在平江这块热土上,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诞生了,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如今,天岳书院已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彭大将军一身戎装,策马驰骋的青铜塑像,成为这座清代书院的标志。

  铁流

  起义消息传开后,平江县委立即率游击队和四乡农民,与起义部队并肩作战。

  强敌压境,彭德怀果断率军撤退,挺进修水、铜鼓边境。

  革命征程,前赴后继。平江龙门镇至今流传着"一井三将军"的佳话。张令彬、张平凯、裴周玉等3人幼时,同饮一井水。1927年9月,秋收起义爆发,张令彬就投身革命。听说彭德怀在龙门招兵,张平凯将锄头一丢,拉上裴周玉就走。裴周玉受伤了,没药,用铁丝绑上酒精棉球从伤口穿过去,便算消毒了……

  铁流滚滚,英勇向前。1928年8月6日,红五军攻占江西修水县城,成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9月初,红军撤出修水,转入平江黄金洞休整。

  9月17日,滕代远在江西铜鼓主持召开中共地方组织负责人和红五军党委联席会,决定由彭德怀率主力开向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部队由黄公略带领留湘鄂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起义是为了干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流血牺牲。谁还想走?可以。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干到底!"面对敌人重重围剿,彭德怀袖子一卷,拳头一举对官兵们说。

  翻过幕阜山、九岭山等高山峻岭,跨过锦江、袁水等十几条河流,击退数十倍敌军,行程数千里。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江西宁冈胜利会师。

  杜鹃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走在平江的红土地上,我们的耳际总是回荡着这深情的红歌。虽是5月,千山万壑,映山红依旧殷殷地开着。

  当年,大山一样坚强的女人争相鼓动儿子或者丈夫、兄弟参加红军。仅石堰乡第一村一次就有160多名青年男子参加红军。

  有的女子拿起了枪。1927年9月,黄埔军校女生胡筠回到平江,拉起了一支50多人的游击队,参加"三月扑城"。平江起义爆发后,立即带领游击队和工农群众抬猪挑菜,慰问部队;随后担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彭德怀曾夸她:"胡筠革命坚决,打仗勇敢,是个难得的女将。"

  身着兰色粗布衣裳,脚蹬苎麻草鞋,腰挎驳壳枪,此乃邱一涵。"三月扑城"中,她发动妇女为红军筹款筹粮。后同父兄一道转战山区,右臂负了重伤,就练着用左手使枪。后来,斯诺浓墨重彩记叙了这位女将的英姿。

  硝烟与烈焰,铸造了胡筠、卢竞如、邱一涵、董纯、冯杏娥、李华英、余伟等一批平江女革命家。她们带领影响了许多妇女走上了追求平等自由的解放之路。在苏区,红军医院的药剂员、看护员,红军被服厂的缝工,基本都是妇女;红军军械厂、学校、银行也有不少女干部;各地纷纷建立了妇女支前队……苏区姐妹成了一支重要革命力量,犹如漫山遍野的红杜鹃。

  红军走时,曾向他们的母亲、妻子许下诺言,等到映山红开遍,我会回来的。

  可是,多少壮士一去不返。老区妇女的相思全拧在了平江地花鼓《五条手巾》里:"……五呀条子手啊里巾五尺长,相送的情郎肩上披,反手扯郎连声问,情哥一去几时归?"

  在用思念与泪水编织的等待中,老区的女人们也许迎回的是一个远去的英灵,也许迎回的是一位凯旋的将军。将军之乡长寿镇姑娘邓小波叹道:"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我想有这么个情郎。"

  荣光

  鲜血与生命,为平江挥写了壮丽的画卷。在创建新中国的漫漫征途上,平江有20万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县委书记彭先政称,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达2.1万多人,占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这片红土地上,不少乡镇烈士逾千名,长寿镇有烈士2295名,嘉义镇有烈士1728名;不少家庭满门忠烈,三墩乡陈孟根一家6口全部牺牲,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在三市镇,我们听到了一个姐姐叫弟弟赔儿子的悲情故事。1927年,钟期光弃文从武,把外甥带到了部队。后来外甥牺牲了。多年后,将军的姐姐抓着弟弟的手凄厉地哭着:"昱明(钟期光原名)啊,你赔我儿!"直到姐姐平静,将军才开口:"姐啊,为革命牺牲的人千千万,我昱伢就是死一万次也赔不了他们哪!他们是为革命牺牲的,国家和人民会记住他们。"

  在血与火的拚杀中,平江成了全国著名将军大县,多达52位(其中,有41位参加过"三月扑城");省部级高干达70多位(有50多位是从"三月扑城"暴动中走出去的)。

  这样血染的荣光属于血性平江、热土平江。5月15日,记者来到平江人民公园拜祭英灵。魂归故里的27位将军长眠于此:上将苏振华、傅秋涛、钟期光,中将张令彬、赖毅、钟赤兵、吴信泉、欧阳文、甘渭汉,少将钟伟……他们以热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历史书写了辉煌。

 
(西部企业信誉网)
 
 
感谢您阅读: 红色追寻:平江起义天下惊 52位将军荣光存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