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甘肃
陇上八卦掌:尚武衣钵代代相传
无极八卦学创始人董海川。

全元在展示八卦掌。
八卦掌是中国武术内功拳法三绝之一。此门绝艺由一代武师董海川于清朝嘉庆年间在北京创立。
陇上八卦掌大约兴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目前以尹(福)派八卦掌和史(计栋)派八卦掌为主。
一部电影与八卦掌
63岁的全元专门上网看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
看的时候,全元很关注章子怡饰演的那个叫宫二的人物,电影中,宫二小姐是北方八卦掌宗师的独生女,也是一位八卦掌的传人。
“(电影)镜头中看起来比较好看,实际没有那样(好看)。”10月下旬的一个早上,全元在马家坡的一幢残旧的七楼楼顶现场示范了电影《一代宗师》中章子怡打出的八卦掌。《一代宗师》中有一场戏,是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小姐与梁朝伟饰演的咏春拳宗师叶问过招,镜头中的章子怡像只蝴蝶一样在梁朝伟周身打转、翻飞,再加上清寂的歌剧配乐,电影营造出了一门武术绝艺的唯美。
同样的打转、翻飞,有着真功夫的全元在陋室里展示的一段八卦掌,则全然没有了电影中的绚丽。
从3年前甘肃省武协兰州八卦掌研究分会成立之后,全元担任副会长,在这个陋室里,他们这些八卦掌传人每周要聚会一次,偶尔也在这里练功、教学生。
房屋的东边墙壁上,一幅“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师祖”的画像居中,两侧分别是“八卦掌第四代门长卢空隐”和“八卦掌第五代门长刘元”。南边墙壁上是十多幅卢空隐习武及与弟子们的合影照片。
“目前国内各派八卦掌,基本上是以董海川祖师以下第二代著名传人定名,如尹(福)派八卦掌,史(计栋)派八卦掌、程(廷华)派八卦掌、梁(振蒲)派八卦掌、张(占魁)派八卦掌,等等。”孙克中是甘肃省武协兰州八卦掌研究分会的会长,也是全元的师兄,想当年,喜好武术的全元就是在见识了孙克中的一套八卦掌后,惊喜崇拜之下投到师傅刘元门下的。说起这事,孙克中还笑言,当时激动万分的全元立马就要拜自己为师傅,“我哪里敢?最后就领他到我们师傅跟前。”于1990年过世的刘元先生,既是孙克中的师傅,也是他的姨夫。
“我师傅的师傅是卢空隐,他是八卦掌的第四代传人,追其溯源,我们这一派传自董海川先生、尹福先生、何金奎先生一脉。如果按照现在的门派而言,我们就是尹(福)派。”全元说。
王家卫曾对媒体表示,《一代宗师》中的宫二这个人物代表了“民国人的刚烈达到的极致”,但在全元看来,宫二就很像是他们尹派的创始人尹福的女儿尹金玉,一位谙熟八卦掌绝艺的奇女子,后来嫁给何金奎。尹福是董海川的大弟子,是何金奎的师傅和岳父。据说,尹福先生曾是光绪皇帝的武师。
全元说,曾听师傅说起师祖卢空隐是在1932年受到一代武家马英图先生之邀请来到甘肃的,被视为是八卦掌兴起陇上的重要缘由之一。
“起初师祖去了青海,在那里任青海国术馆教务主任,两年后的1934年,又受时任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的聘请任第八战区国术总教官,后应邓宝珊将军之聘,出任甘肃国术馆副馆长。馆长由邓宝珊担任。”有记载,八卦掌第四代门长卢空隐是河北献县人,幼小就随养父在清宫习武,后拜何金奎为师。而其养父则是光绪皇帝的九堂总管,其在清宫亦受教于董海川,并拜尹福为师傅。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光绪皇帝西逃,卢空隐因搬救兵护驾有功,后同尹福、何金奎等一同被封为御前带刀侍卫。”
“早在1927年,师祖他老人家就被当时的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聘为无极八卦门门长。1945年去世。”全元补充说道。
在孙克中整理出的多本八卦掌套谱中,其中一部就是卢空隐著述的《无极密传》。孙克中觉得这部呈现师祖个人精绝武艺的著述,也是他留给陇上的“好东西”…… 一代武师及其弟子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始终是一个少史载而多传说的江湖传奇人物。
据说,董海川是一受过宫刑的人,亦有多种流传版本。甘肃省武协原主席、中华武林百杰郝心莲先生在他于上世纪八十年写就的《精义八卦掌》一书中写道:“(董)海川公曾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获罪受宫刑入肃王府当差。”孙克中、全元他们听到的说法是“因为比武伤人致死,为躲逃刑罚,而自宫入清宫”。
至于董海川是如何习得八卦掌的?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遇到世外高人,并受高人所传”。
在郝心莲的《精义八卦掌》附记里,郝心莲先生顺笔记录了几则“八卦掌先驱董公海川”轶事。“董公海川系河北省文安县人,人多呼之为董公,生于嘉庆二年(公元1779年),海川公自幼喜习武功,精于各种拳械,以武技名乡里。海川公性豪爽,喜交游,任侠尚义。相传海川公年轻时外出游历,寻师访友,路经九华山,迷失方向误入乱山中,突遇一小和尚习技于树林之中。因公言不逊,引得二人交手,海川公被小和尚连击倒三次,始服,即拜小和尚之师红莲长老为师,长老授之以八卦掌和各种拳械,以及练气导神之法。并说‘吾术以转体为本,以拳械为用,学而习之参之,功造其极,可独善其体而无敌于天下。’海川公遂尽其道而学之,朝夕演练不遗余力,数年,艺乃大成而返。每与人交手皆无敌。”
在武界,凡练八卦者必习形意,练形意者必修八卦。此乃“八卦形意合一”。追溯其渊源,还得从董海川与武林高手郭云深一比高下说起。
话说清咸丰年间,名震南北、有着“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之说的形意拳名家郭云深专门来到了北京,特意找到董海川处,想一窥八卦掌之长处。据说,此二人在京城比试较技三日未分胜负,到第四日时,董海川以掌法进,愈变愈广,愈演愈烈,变幻莫测,让郭云深全心敬服。而董海川也明白,形意、八卦二拳虽名异,理法则一,从此八卦形意合一。
搞了一辈子武术的郝心莲,在这部《精义八卦掌》中,还记载了董海川凌空跃至房顶徒手捉飞雀的一则轶事。言及武林中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轻功?郝心莲有点答非所问,他说:“至少他是不相信现在一些练武人大言能‘八步赶蝉’是真的。八步赶蝉是什么功夫?就是像猴子一样从这棵树上蹿到另一棵树上。”
以全元他们的说法,郝心莲应该是史(计栋)派八卦掌。而在郝心莲看来,同样为八卦掌第四代人师爷吴德连和卢空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武家,前者是教授型的,后者为民间型的。
“他(吴德连)是北京人,自幼学文习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成为八卦掌一代名家,民国政府主张‘国术救国’,全国各省甚至县都成立国术馆,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后特邀吴德连为教授。在国术馆任教期间,他主要传授八卦掌、太极长拳等。1941年病逝于江津。”郝心莲说他的师傅王天与就是在中央国术馆跟随吴德连学习八卦掌的。
“王天与是兰州人,出身武术世家,他的父亲王福长是甘肃国术馆的教务主任。20岁左右的时候,他(王天与)被推荐到中央国术馆。据说当时甘肃省只推荐了两人,足见其当时的出类拔萃了。那个时候,中央国立体专与中央国术馆挂两个牌子,实际上是同一个机构,除过武术之外,我师傅也以体操见长。”郝心莲说。
有资料显示,王天与先生被视为是甘肃现代体育的先驱之一。1936年,王天与从中央国术馆毕业后,因抗日战争需要毅然投笔从戎,赴武汉成为高级将官班体育军事教官,培养抗日爱国志士。其间,王天与重实战,求实效,以最快速度培养出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士,奔赴台儿庄等抗日前线杀敌立功。后来返回甘肃,先后任教于西训团、甘肃国术馆等处。显然,先后执教于甘肃国术馆的卢空隐、王天与,为八卦掌在陇上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一个传承武术精髓的夙愿
几个月前,全元代表兰州八卦掌研究分会公开收徒,此事还引来了媒体的关注。
据报道说,拜师收徒仪式既尊重传统又富于现代气息。当日,11位入门弟子集体行鞠躬礼敬拜八卦掌师祖及前辈,逐一按照传统式仪轨向收徒恩师呈拜师帖、行拜师礼。
“不要给西北人丢人。”孙克中说以八卦掌分会进行的一切活动,就这样一个单纯目标。
作为兰州八卦掌研究分会的名誉会长,郝心莲也出席了那天的收徒仪式。名震江湖的郝心莲有许多学生,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生。不过,郝心莲说还没有让他满意的学生。
让郝心莲心里不舒服的是,现在找上门来学武的人,都是“有目的”的,多是冲着师傅的名气来的,“学的时候,大都急功近利,学到一点皮毛,转身就走了,认为学到手了,就着急去出书,出视频,奔着谋利的事去了。”
郝心莲想起自己那时候拜师学艺的那个执著,师傅在杨家桥住,自己在兰州老飞机场一带住,每个星期六徒步到老师家,先给老师干活,然后老师才教授你几招,每次之后都是饿着肚子披星戴月返回家。曾经拜的一个师傅在安宁仁寿山,每次去学武,都要随身带把刀,因为害怕山里有狼。“就是为了学武,不图其他的。”郝心莲说。
找不到满意的学生让郝心莲心生遗憾,当下武林中,对武术的任意践踏更让他郁闷。“现在出的各种书、光碟多得举不胜举,动辄创编,动辄创新,让人着急的是恰恰把传统给丢了。总归一句就是传承不足,发展有余。”
要继承什么?
“武术的精髓,在我看来就是技击,武术的根本,是文化和思想。我们的武术传承,若不传承这些东西,只重视搞什么派别、套路的,就像一个包子,重要的不是包子皮的褶皱,而是皮子里的馅。”
尽管认为八卦掌在甘肃的发展一般,练的人不是很多,但是,郝心莲从未放弃一旦遇到真想学的人,还是有把自己毕生东西传授下去的意愿。全元他们也一样,说只要有人真心想学,他们就愿意倾心相授。
有人看了《一代宗师》后,发出了“人亡艺绝,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宿命”的悲观论调。似乎发此言论者忘记了,天下江湖中,隐藏于野的民间武学们,各自安守本分地尽力地静悄悄地传承衣钵。(西部企业信誉网)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