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皖东北伪组织甚普遍,除我占区外,大部伪区,因我过去政策乱于,把地主阶级大部逼当汉奸。

黄克诚 资料图
本文摘自《黄克诚军事文选》 作者:黄克诚 本文是黄克诚给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和彭德怀、左权的电报,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九日 选自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新四军》文献
毛、朱、王并彭、左:
苏皖区情况简报
(一)地区:苏皖区:(1)包括津浦路以东,淮河、宝应、盐城以北,陇海以南,大海以西,共有盐城、宝应、五河、阜宁、淮安、淮阴、涟水、泅阳、泅县、灵璧、睢宁、宿迁、沭阳、灌云共十四个整县,东海、邳县、铜山、宿、萧县各一部。(2)东西约六百里,南北约五百里。地形一般平坦,皖东北有起伏小丘。河流很多,东西南北纵横交叉,到处都是。盐城、宝应、淮安完全水网,阜宁东南亦均水网,不能走汽车、骑兵。河流均可走民船,运河、盐河、射阳河、淮河、沿泅河,盐城境内之大河,均可走小汽船,水深面狭。
(二)人口:十四个整县,除五河三十余万外,余均有人口五十万以上,阜宁、盐城均各百二十万余人口,约一千万人口。
(三)经济: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经济集中城市、镇集。未经日寇摧残之处,生意兴隆。物产丰富,主要是盐、棉花、粮食,油、粮两种包括大米、麦子、豆、芝麻、花生、高粱、包谷、红薯等。土地集中大地主,甚至有几十顷地以上之大地主,十顷土地还是小地主,地主大部平均有谷物地租及货币地租。(苏北)一般群众生活较好于华北,但佃农、苦力等生活极苦,无衣食之人民到处有。
(四)政治党派:除国民党各派及地方派以外,其他党无大活动。据说有托派组织,尚未发现以托派面目出现活动者。国民党组织不大,每县几百党员,多机关公务人员。特务组织甚为普遍,各市镇均有组织和工作,主持人多党内,有很少数青年。政权:保、甲、乡、区、县五级人员中,国民党员多,受过训练多,以压迫民众为能,贪污腐化。我军到后,党部瓦解,行政人员多躲藏回家,乡保人员继续工作,区工作人员大的逃跑,小的隐匿,小部向我接头,承认错误。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相当普遍,多在城镇,村亦不少。
(五)文化:皖东北比较落后,乡村学校不多。苏北则较发达,尤以旧黄河以南更好。盐城一县有学生(大、中、小)三万以上,许多农民系高小、初中学生,有中学十余所。教会组织普及城镇、乡村。人民:黄河以北及运河以西一带的人,性质较蛮悍,黄河以南运河以东人民软弱,商人狡猾投机。各种报纸出版物,亦颇发展,各县大城镇,均有石印、铅印,均为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派把握,实行反共教育,抗日宣传极弱。
(六)财政税收:苏皖边区是中国财富所在,物产丰富。税收机关每年收入尚无精确了解。抗战以前,据说每月收入五千万元以上(盐税、田赋、百货税,主要盐税)。现我占区域稍加整理,不加破坏条件,每月可收五十万左右,如领导得当,区域扩大,土匪肃清,时局稳定,还可增加。
(七)一般情况:土匪甚多。除盐城外,到处都是,非有长期工作难以肃清。封建刀会组织甚为普遍。民间甚多枪支,估计二十万枝以上,有少数迫炮、机枪,以皖东北、阜宁、灌云为最多。一般地主均有枪支,多者五百枝以上,利用佃户据守。土匪抗缴田赋,独霸一方,俨若皇帝。青年一般苦闷,农民不多问国事。
(八)敌顽情形:我军未到前,敌伪力量一般很弱。徐州、东海附近据点甚多,陇海、津浦两侧,均有据点。此外,则敌人不多,只城市与交通线有据点。灌云有据点十余,阜宁东、射阳河两岸,有据点五个,盐城境无据点。敌人进攻非常残酷,许多市镇均被烧毁。皖东北伪组织甚普遍,除我占区外,大部伪区,因我过去政策乱于,把地主阶级大部逼当汉奸。我主力到后,敌人在各据点均增兵,有时伪装调动,时来时去。最近百团大战胜利,我军大部队到的地方,即放弃小据点,退入大据点。伪组织在苏北力量不大。敌人有三个系统:宝应及淮南,属华中派遣军〔1〕[华中派遣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中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日本大本营撤销上海派遣军、华中方面军番号,建立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驻华中的陆军。大将烟俊六任司令官,司令部初设上海,七月移至南京,辖六个师团及天谷支队等部。七月初,华北方面军第二军(辖三个师团)转隶华中派遣军。十二月,山田乙三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日本大本营下令解散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在南京另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帅全部侵华陆军。此处所说“华中派遣军”应是“中国派遣军”。];淮阴、宝应、黄河以北,属华北派遣军〔2〕[华北派遣军,应称华北方面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由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部改组而成,司令部设在天津,一九三八年一月移驻北平。寺内寿一大将任司令官,辖第一、第二军和第五、第一○九师团等部,共八个师团,加上关东军察哈尔兵团总兵力约三十七万人。一九三九年九月中国派遣军组建后,华北方面军由中国派遣军统辖。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根本博司令官代表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第11战区司令官孙连仲投降。];沿海属海军。没有整个大战役计划的“扫荡”,且各自进行,没有统一的配合。
(九)我党政军民情况:(1)党的情况:苏皖边大革命及大革命后均有我党组织活动,在涟水、沭阳、东海、灌云、宿县等县组织力量颇大。立三路线〔3〕[立三路线,又称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一九三○年六月,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在上海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使“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统治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和工农红军遭到重大损失。一九三○年九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批判和停止了立三路线,李立三也离开了党中央的领导岗位。]时代,在泗县、宿县、涟水、东〕海、灌[云]等县,有过农民暴动。四中全会〔4〕[四中全会,指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这次会上,王明等人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扶持下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内的统治。]后,全部组织被敌人摧毁,党的干部及党员在恐怖与诱惑下部分自首,一部被杀及坐牢,一小部逃命,党的组织完全坍台,一直没有恢复。抗战发动以后,坐牢与逃亡党员少数回去,政治形势好转,一部分较好的自首党员重新出来活动,组织抗日同盟会,用党的主张、面目进行工作,徐州失守,派人到山东找分局领导,才开始正式恢复党的工作。现党的组织有一、二、三、四地委。第一地委辖泅县、灵南、泅东、五河、泅阳、宿迁西部。第二地委辖邳南、睢宁、铜山、灵璧。第三地委辖泅、宿东部,淮阴、涟水、沭阳、灌云、东海。第四地委辖阜宁、盐城、淮安、宝应等县,除宝应外,其余均已组织县委。党员数量大约六千到一万人(无确实统计),质量较差,教育缺乏,对各种领导还谈不上。党的领导于部,除三地委所属各县外,大多数系外来干部,地委以上干部十分之八为外来干部,与群众联系较弱,支部没有普遍到乡村,大多数地方无党组织,特别四地委辖区,敌伪区组织很少,没有什么工作,党员成分百分之八十为农民,其余知识分子,工人党员很少,干部缺乏,故工作开展较困难。(2)政权情形:苏皖边开始有我党政权,始于今年四月间。盛子谨〔5〕[盛子瑾,时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专区专员兼第五战区第六纵队司令。]逃走以后,泗县政权归人我手。八路军南下后,始用军事力量驱逐反共派,建立政权。现计有路东几个区,五灵泅边区、盱凤嘉边区、邳县南部、铜山东部、灵璧北部、××××(个别乡保)泅县、宿迁(一部顽固把持)、淮阴、涟水、龚集、灌云、东海一部、淮安、宝应、阜宁、盐城等县政权。区以上政府机构是由委任,是民选乡保长,除少数地方外,均系旧的未加改造,现利用我党政权名义,为非作恶,脱离群众,无法解决,政权工作没有建立。各种法令除少数地方开始执行外,均未能执行。故在群众中只知道八路政府做得公道,但政权无大的信仰。政权于部一部是腐化分子,一部是军队干部,一部是地方绅士。地方人士参加政权中已动摇,谣言一起,逃之夭夭。开辟地区因无薪水,愿来干事的很少,故极大困难。(3)军队情况,前已报告。现彭朱支队[6〕[彭朱支队,指彭明治任支队长、朱涤新任政治委员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归一一五师建制,已无主力部队,人数还不充实,战斗力亦不强。可以组织军队,但无干部领导,无论上中下级干部,均感缺乏,特别营、团干部是无法解决。如有干部,估计可组织正规军与地方部队(连彭朱支队在内)五万人。(西部企业信誉网)
马钟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