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突破发展瓶颈 老坑洮砚借敦煌文化求创新(图)

时间:2013-09-11 10:16:50   作者:

突破发展瓶颈 老坑洮砚借敦煌文化求创新

老坑洮砚馆内有吸引了大批收藏爱好者(每日甘肃网董文龙摄)

老坑洮砚展出的“乐尊开窟”“文殊菩萨”“净土”等作品(每日甘肃网董文龙摄)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 董文龙)第六届甘肃省文博会9月7日在兰州启幕。自开馆之日,“老坑洮砚”就备受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展馆内游人如织,游客欣赏精美的洮砚作品之余还不时与雕刻大师现场探讨一番。

  是什么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呢?万龙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总监、甘肃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贾晓东说,"每一方砚台都在讲一个故事,我们选取了180个敦煌石窟场景作为设计原型,将敦煌文化与老坑洮砚相结合,将推出180方经典作品。"

  万龙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锐涛告诉记者,洮砚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把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敦煌)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洮砚作为一种载体,承载了敦煌文化精髓的内容,同时提高洮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据了解,本次老坑洮砚展出的以“乐尊开窟” “文殊菩萨”“净土”为代表的主的“敦煌系列”、“国学系列”等作品,设计精良,雕刻精美。收藏爱好者陈先生赞叹到,老坑洮砚加上了敦煌文化的内容,设计的简洁大气,很有收藏价值。

  甘肃的洮砚与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砚。其石色碧绿,质坚而细、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快而不损毫,十分适宜研墨书写,历来为宫庭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然而,近年来,随着其文化价值的上升,本来稀缺的老坑石遭受到破坏性的开采,一些不法商贩滥采滥刻,不但浪费了很多优质的石料,还使洮砚的整体品质受到很大影响,洮砚这一名片曾一度跌入低谷。

  面对这种困境,长期从事洮砚研究的高锐涛注册了“老坑洮砚”品牌,开始致力于对洮砚老坑石料资源的保护性开发。2011年的12月,万龙工艺美术公司通过国土资源局公开招牌挂的形式,获得了喇嘛崖洮砚石材10年的采矿权。“目前,我们已通过权威建设部门制定了洮砚老坑石材保护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希望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石料利用,开采不要造成浪费。”高锐涛说。

  不单如此,万龙公司还组建了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何鄂等各大院校教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以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贾晓东、钟浩等为核心的雕刻团队来打造“老坑洮砚”品牌,并开始探索以敦煌文化题材,融合莫高窟雕像、壁画元素的精品创作。

  敦煌文化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尤其去年甘肃省被批准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来,敦煌文化更是提升了一个高度,老坑洮砚在这个时候主推敦煌品牌,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是否是借助“敦煌热”炒作自己呢?面对记者的质疑,贾晓东说,“我从80年开始从事敦煌砚的研究,敦煌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甘肃的文化名片,洮砚是砚石中的精品,也是我们甘肃的品牌,将二者融合,相得益彰。我们以洮砚为载体,以敦煌莫高窟雕像、壁画故事元素等为原型,通过二次创作,将其雕刻在砚石上,敦煌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洮砚也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贾晓东向收藏爱好者探讨(每日甘肃网董文龙摄)

高锐涛接受记者采访(每日甘肃网董文龙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些内行的收藏爱好者更加喜欢传统的龙凤雕,认为“洮砚上的敦煌”系列缺乏古色古香的韵味,对此,贾晓东说,一个品牌要良性发展,就要创新,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传统的洮砚是以龙凤镂空雕为主,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是以浅浮雕,现实创造为主,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们要想在行业立足就必须要有发展、有创新,不仅仅是在雕工技艺方面,还要在设计理念上有所突破。

  高锐涛说,“洮砚上的敦煌”是我们的愿望,我们拟采用珍贵的老坑石创作180件以敦煌为主题的巨幅洮砚系列精品。使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相结合,让艺术以浮雕的形式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感知敦煌,了解洮砚,为甘肃打造一个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老坑洮砚展出的“乐尊开窟”“文殊菩萨”“净土”等作品(每日甘肃网董文龙摄)

贾晓东向收藏爱好者探讨(每日甘肃网董文龙摄)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