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哪位开国上将因常挥刀冲入敌阵被称为“红军赵子龙”

时间:2013-05-23 15:58:53   作者:
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9位独臂将军,3位独腿、脚将军。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独腿苦将——谢良(1915——1991)江西兴国人,1930年入党,1936年…[详细]

核心提示:红军时期,贺炳炎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得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颤,人送外号“红军赵子龙”。

凤凰卫视3月2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贺炳炎

(1913—19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程度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国防委员会委员

曾子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一共有10独臂将军,贺炳炎上将以传奇般的骁勇著称,被誉为“孤胆英雄”。他个子不高,但却虎背熊腰,作战勇猛顽强,红军时期,贺炳炎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得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颤,人送外号“红军赵子龙”。他跟随贺龙南征北战,而贺龙指挥作战,每次碰到棘手的战斗都会说,贺炳炎呢,贺炳炎上。贺炳炎决死冲锋,屡立战功。在贺炳炎3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先后负伤11次,身上留下16处伤痕。他经常说,我比很多人还是命大。

解说:1935年11月,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遭到国民党阻击,为保证主力部队通过,贺炳炎命令机枪手加强火力掩护,率部与敌军展开硬拼。战斗中,贺炳炎的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当时贺彪任二、六军团总卫生部部长,贺炳炎负伤后就被抬到总卫生部,因为距离几十里,出血很多。

方城(党史专家):贺彪跟我说呢,它是一个汤姆子弹,开花子弹打的,就是这个地方打的时候,把那个骨头啊全部粉碎了。然后肉啊都成了泥,所以说有必须得截肢,不截肢命都保不住。

贺陵生(贺炳炎之子):我爸一听说截我的肢,截我的右边胳膊,我爸就发脾气了,谁敢截我的胳膊我枪毙了谁。

解说:当时,部队准备撤退,卫生部长贺彪一看伤情,胳膊不锯不行。就叫警卫员紧急报告贺龙和关向应。

贺晓明(贺龙之女):我爸爸呢,当时也着急。因为这个阵地它是来回转换的,没有时间把他抬下来了,所以下了死命令,说问了贺彪,他是做手术的大夫,说你做这个手术需要多长时间?大概要两个小时。所以给部队下的命令的就是,你们一定要坚持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要救这么一个指挥员。

解说:贺龙走过来对贺炳炎说,贺彪要把你的膀子拿掉,贺炳炎回答贺龙说,不行,他不敢。

贺陵生:那贺龙过来说,你枪毙谁,你这个胳膊不要了,你这个不要命了,那我爸说不行,那你要命还是要,那这要是缺了胳膊还能打仗就锯吧。

解说:不巧的是,当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也已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儿运不回来,救护医生当即让人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受了重伤的右臂。

方城:所以贺彪才用那个修械所的那个锯子,给他锯的,锯了那个骨头的那个骨面,就用一个钢锉来锉平的。那个麻药也很少,所以当时也是,为了防万一,那个贺彪就用一块毛巾让他咬在口里面。最后实际上那个麻药那个效力,最后就根本不管用,最后那个手术做下来以后,贺炳炎那块毛巾都部咬成,都咬碎了。

贺陵生:除了把这个锯断的胳膊以后,你还要进行必要的缝合,你还要把这个骨头用钢锉,就拿木工的钢锉,还要把那个骨头要锉圆。因为他那个骨头受了伤,它肯定是尖的,据说手术应该进行了2小时15分钟,把胳膊锯下来。

解说:贺炳炎被绑在木板上,汗水和血水不断地从上面流了下来。手术刚一结束,部队开始转移,一到宿营地,贺龙就来看望贺炳炎。

方城:他一看到贺龙就号啕大哭,他说老总,他说我这以后怎么办呢?我这以后还怎么打仗呢?贺龙就说,哎呀,他说你不还有一只手吗?还有一只手也可以打枪啊,也可以那个。不哭,不要哭,不要哭。

解说:由于没有镇痛的药物,贺炳炎伤口的剧烈疼痛实在无法忍受,为了止痛,医生只好用了吗啡止痛。有时一天要用十几次,一天,贺龙担心地对医生说,用这儿多吗啡,日后人还有用吗?躺在隔壁的贺炳炎听到后,一把抓过吗啡药瓶摔得粉碎,自此拒不再用。伤口疼痛起来,他紧咬牙关强忍,实在受不了了,便含块布巾咬住。

方城:后来贺彪呢就把他锯下来那些骨头啊,就给贺龙看。贺龙呢,就把那个骨头弄过来,就在身上掏了一块红绸子,就把那骨头包起来,包起来,他这骨头一直带在身上,后来好多次,他都把这骨头拿出来,就跟他讲,说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啊。

贺晓明:我爸那个话就是说,这个骨头很硬,就是这么个意思。

解说:看着独臂的贺炳炎,贺龙也不免难过起来。这个孩子他刚捡回来的时候,还没有他的烟袋杆子长。1929年,贺龙领导的红军转战来到了湖北松滋,当地那个16岁的小铁匠贺炳炎,再也无心打铁了。他尾随红军两天两夜,跑到红军营地又哭又闹,跟父亲贺学文一起当红军。贺炳炎参军后,先是喂马,喂了几天,大家看他年纪小,个子矮,不想要他,贺炳炎号啕大哭,说什么也不肯走。这时候军长贺龙来了。

方城:贺龙就说,哦,是这样啊,不哭不哭,那个这不就把他拨到那个宣传队,提糨糊桶子去,不过有个条件啊,不能哭了啊,一哭就不去了。贺炳炎马上就没哭了,是这样的才把他,把他给算是留下来了。

解说:勤快的贺炳炎,引起了军长贺龙的特别注意。第二年,他被提升为贺龙的警卫班长。此时的贺炳炎天天巴望着上战场打仗。

贺陵生:当时贺龙在前面部队指挥打仗,贺龙说贺炳炎你去送一个命令,手上写一个贺字,你就说口传我的命令,他跑的跑就跑去了。当时给段德昌他们都是当师长就说,让部队什么时候上,怎么怎么着,部队上了,他想留下来,他说赶紧回去你,你是传达命令的你留下打什么仗啊?你赶紧回去。

解说:在返回指挥所的途中,贺炳炎发现几十名溃散的败军躲在芦苇荡里,他当即从一棵大树后跳了出来,挡住了败军的去路。

贺陵生:他就喊,你们给我站住投降。他虽然是败的,他也不可能就平白无故看你个小娃娃,他给你投降了。当官领着就不投降,结果有一个军官就带头反抗,他一枪把人家打倒了。扔两个手榴弹,这样逃兵一看,这碰到厉害的了。我爸过去了,一队人马你就拿枪,一队人马你拿枪栓,他是怕他捣乱啊,他就手拿着枪,就把这人押回来了。押回来呢,人家一看,押回来一大堆人呢,一数有47个。

解说:一个孩子押回来47个俘虏,贺炳炎让大家刮目相看。有一天贺龙又给了贺炳炎一个捉俘虏的任务,限他一天办到。

贺陵生:第二天我爸又装个叫花子跑出去,看见有几个军官在那指手划脚的,他就说能打兔子怎么着,他就弄个木头棍子顶住其中一个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又把一个当官的一个大胖子给押回来了。贺龙一看,哦,看来你还真行,你别跟着我这警卫班了,你去,去打仗吧。

解说:1932年春,贺炳炎调到湘鄂西军校当区队长,在一次战斗中,因为人多枪少,就主动把自己的枪让给身边的学员。他跑到炊事班操起一把菜刀突入敌阵。

贺陵生:砍完了以后,拿到枪以后,再参加一块反击,把敌人打退了,把敌人打退了以后,他这个精神当时就在群众中就传开了。就传开了,就有人就在这个时候就说了,啊,你看这一把菜刀,贺龙说一把菜刀闹革命,这个小贺也是一把菜刀去抡,就有人就传,说这是个贺小龙,就出了这个外号来喊。

解说:不久贺炳炎调军部手枪大队任大队长,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又率领军部手枪大队,驰援被敌人围困在草市的红三军八师,硬是从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把危急之中的红八师接应突围出来。1933年9月,贺炳炎率领红七师十九团打回家乡,当时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军委分会主席夏曦执行王明“左”倾错误政策,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既是在洪湖苏区两次抓捕“改组派”,又在湘鄂边进行了第三、第四次“肃反”。

贺陵生:(夏曦)被中央派到红三军以后,就担任中央的特派员,在党内的职务,他甚至于高过于贺龙,那么他就一种极左思潮,就是要清理这个队伍,要把部队清理得纯了又纯,就提出来在红军队伍里有改组派。

贺晓明:我说改组派是什么呢?现在的年轻人呢,他不太懂,不太懂这个改组派。这个改组派呢,就是国民党的特务,派到红军里来的坏人。

解说:当贺炳炎转战到鹤峰时,他被捕了。“罪证”是某个被逼供认的改组派分子,供认和他一起下馆子吃过饭。前一天早晨贺炳炎就预感到自己将被逮捕。

方城:所以他是呢就带着几个特务员,特务员就是警卫员,就到那个对面个山上啊,就待了一整天,待一整天他就想,就想跑。但是又想着这跑怎么办呢?跑了无非就两条路,一个呢就是当土匪,再一个就回到家里去,回老家,但两条都没有出路,怎么办呢?

解说:贺炳炎在山上藏身时反复考虑,天黑的时候,终于决定下山。

方城:他想我这么多年了,那都是跟着共产党,跟着贺龙这个当兵,当红军的,说这么一走的话,那对得起谁呢?所以最后还是回去,还是回去,说要是被抓了的话,那就请把我处死算了。

贺陵生:他下来了以后,就被夏曦领着这个改组派给抓起来。抓起来以后我父亲性子烈啊,性子烈以后,别人捆的时候就捆一根绳子,要捆贺炳炎要捆两根绳子。当时因为我父亲当手枪大队长,当骑兵大队长的时候呢,救过夏曦的命。夏曦有一次被白军呢,就围到一个芦苇荡里,我父亲过来把他救出来了。所以有人说夏曦,贺炳炎救过你的命,所以在我父亲关了,前前后后关了29天这个过程中,所以他也没有把我父亲很快杀掉,这可能我估计多多少少还有点因素。

解说:贺炳炎虽然身材瘦小却臂力过人,平时摔跤,很少有人能胜过他。看守怕他逃脱,行军时用几跟绳子分别捆住他的臂膀,套住他的脖子,前面一个人牵,后面一个人拉。

方城:平时还要行军呢,还要打仗呢,就把这些被抓的这些所谓改组派呢,就把他编成一个连,那么平常行军的时候呢,那都是被捆着的。因为贺炳炎呢,他这个,他这个脾气很暴啊,再说他力气也很大,他摔跤啊,贺炳炎摔跤,那一般人都摔不过他。后来当时押解他的,就是把他人家就是捆一根绳子,他要捆几根绳子,手捆着,脚也要镣着,像这样的,但是他不服管束。他曾经当面直问夏曦,他说夏主席,我哪点是改组派?所以他那个胆子相当大。

解说:就这样五花大绑捆了29天,被贺龙发现了。

贺陵生:最后贺龙出来说,说他是反革命,他16岁这么小伢子就参军了,他有机会去参加目前改组派吗?他知道改组派是什么回事吗?另外,有这么不要命的反革命吗?他如果是个反革命,他这么不要命,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我父亲从改组派的这个里面拿出来,在这里面也是不让吃,不让喝挨打。让逼着你要说,你自己承认你自己的罪行啊。

解说:贺炳炎虽然被释放但是却不被信任,他失掉党籍、军职,不能带兵,到管理科打杂,行军时背粮食、背物资,战斗时打冲锋,缴敌枪。胜利了再去喂军马,送给养。

贺陵生:把他放出来以后,说你团长也不能当了,我父亲说,好,不当团长,让他到管理科去吧。我父亲那个性格也是,也是很倔强的。说行,到管理科长,我也不当副的,我也要当正的,那就是为部队去安排吃喝啊,保证后勤供给。但是哪有机会打仗说的,管理科长担子一扔,他拿了枪还上去。

解说:1935年,敌军几个纵队围剿苏区,共军在澧水河边的后坪与敌反复争夺。突然一路敌军冲到距我指挥机关几十米的地方,部队都不在,贺龙急了。

贺陵生:危机时刻,贺龙又想到贺炳炎了。贺炳炎赶紧组织一下,贺炳炎就赶紧把人组织一下,把这个警卫排组织好,其他的伙夫、挑夫、炊事员,重新又组织起来,马上组织打了敌人一个反冲锋。敌人一看,这还有主力,不能打赶紧跑。就保护了指挥部的安全。打完仗了,夏曦又说,你还没审查完呢,你还回管理科。我爸又回管理科,行,又回管理科。

解说:每逢大的战斗,贺炳炎都连夜不睡觉,他有一个习惯,打仗的时候,总是要吭一声,像咳嗽一样,大家都知道,只要他吭一声,就是紧张了。

贺晓明:一个司令员手下呢,他必须有几个干将,战将,不需要他去炸碉堡,开始他是从炸碉堡开始了,但是到后来呢,就是打硬仗的意思。交给贺炳炎呢,他能,攻他能攻的下来,守他能守得住。就是任何任务交到他手里,放心。所以呢,就经常吧,我爸爸就说,嗯,贺炳炎呢?贺炳炎上。他几乎呢,他就是突击队,敢死队,他就是这么个角色。

解说:6月间,二、六军团出击湖北宣恩,在忠堡地区围歼敌四十一师,战斗中十八团团长高力国负伤,总指挥部要管理科科长贺炳炎去当十八团团长。

贺陵生:等到第二次又有这种情况,又要打仗了,十八团又没团长了,团长也牺牲了。让我爸又上,我爸说我不上了,让我一会上,一会下,我不去了。那时候任弼时已经在了。任弼时说你得上,你是共产党员,你怎么不上啊?我爸说共产党啊被开除了,我已经不是共产党员了。任弼时说你现在我就给你恢复党籍,你赶紧上。我爸就又,好,我爸上。上去以后当时的十八团的团总书记是余秋里。后来的副总理,石油部长。我爸就说,余秋里,上面任命你了,是政委,我是团长。就领着十八团又把敌人打下去。后来余秋里还说,我还想法给你恢复你的党籍呢,从那就当了团长了。

解说:8月初,红军再入宣恩的板栗园,伏击敌八十五师,敌大部歼后,敌师长谢彬率警卫营仍负隅顽抗。红军伤亡不小,贺炳炎担任前线指挥,重整队伍。率十八团攻下敌军阵地,击毙敌师长谢彬,创造了红军在敌纵深,以伏击手段速战速决歼灭敌军的典型战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红二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红六师改编为120师358旅716团。贺炳炎任团长,廖汉生任团政委。1937年9月,120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贺炳炎因左臂还有一颗子弹没有取出,被送到西安广仁医院治疗。

贺陵生:他去之前还挺好玩的,说可以去大城市了,我们看看西安大城市什么样。从来没去过大城市。还有他,杨修山他们还有几个人,咱们去看看大城市,正好咱们也要治病,等一听说开始打仗了,病还没真正治好,他就又赶紧跑回来了。跑回来那个时候呢,国共合作就是参加了,等于是这个忻口会战,山西的忻口会战。这个会战的过程中呢,就是怎么来配合,当时的就是这个,来打日本人,那么共产党就是等于给咱们的部队,都下了命令,来袭扰日本人的运输线。

解说:这时忻口战役正在进行,日军每天从大同经雁门关,不断地向前线运送弹药为了切断日军这条重要运输线,120师师长贺龙令贺炳炎、廖汉生,率716团到雁门关一带发动群众,寻机打击日军。

贺陵生:就是日本人在当地见人就杀。奸淫杀抢,等我们部队到了村里以后,连水井里都恨不得把尸体都快填埋了。所以战士们这个求战的情绪,还要向日本人讨还血债的这种民族精神,那到了一种极端要爆发的这种状况。

方城:到了雁门关呢,就是群众呢,都跑了。跑了他们去以后呢,去了几天呢,就把群众都找回来了。好,最后就再侦查,就得了情报了,就是日军呢,就是大概有三百多辆汽车,大概就是从,要经过雁门关运押忻口前线。

解说:10月17日黄昏,贺炳炎、廖汉生率部到达雁门关西南的秦庄和王庄,他们发现公路并不在雁门关下,遂主动去黑石头沟,吴家窑一带,公路西侧设伏。同时派少数兵力占领雁门关。

方城:那时候呢,在那里打伏击,打伏呢就是716团,就进入了那个伏击的范围。好,刚刚那个,那个敌人啊,就是快要进入伏击圈的时候,突然得到一个情报,就是南面的另一个方向,又来了一百多辆汽车。

贺陵生:那么就超出了,平常预计要打的部队的日军的实力了。打还是不打,不打就直接就错过了,再打,敌人力量比平常估计,侦查的时候大了,我爸说,打。说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就打了,那个时候,现在几十辆车已经是不在话下了,一个小区都是上百台车了,在那个时候就日本人来说,你打坏他的车,打坏他的辎重,消灭他几百人,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惨痛的,步枪和轻重机枪齐响,顿时,黑石头沟天翻地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有的索性用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使用过的鬼头刀和敌人拼杀。

方城:贺炳炎这个时候拿了大刀,最后呢冲上去和日本鬼子肉搏。在那个最后把这个一共是消灭了敌人五百多人,然后烧毁了几十辆汽车,所以取得了那个也是大捷。

解说:八路军第120师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同时第115师打击蔚县至代县的日军交通补给线。使进攻忻口日军的弹药,油料供应濒于断绝,攻势顿挫。忻口会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在战役结束后,曾对周恩来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军队帮了大忙。

方城:那么就因为这件事呢,贺炳炎还说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因为当时不是国共合作吗,而且这一场他就正面的,就是配合的这个正面战场的忻口作战,所以这个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战。

解说: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游击战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1939年春天,贺龙率部队到了冀中,在冀中,老百姓发现120师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是贺炳炎,一个是余秋里,两个人都是独臂。

贺北生(贺炳炎之女):他们两个人吧,一个是没有右手,一个是没有左手,他俩的衬衣穿到一定程度,两个人就换着穿,换着穿把领子一翻,那个衬衣就是一个新的,因为大家用的那只手袖子容易破,不用的那只手袖子都是好的,所以他俩就是这样的,不分的。手套吧,领一副,正好右手给了余秋里,左手给了我父亲。

解说:就是这两位一把手指挥员联手抗日,他们率第三支队首战板家窝告捷,再战封上村获胜。部队迅速由300余人发展到2500余人,前后共歼日军600余人。

方城:后来呢,贺龙呢,对他们的评价也特别高,他说你们看三支队,这贺炳炎和余秋里都是一只胳膊,可是他们在这里左一搞右一搞,搞出这么大支队伍来了。这搞的敌人啊,日本鬼子都闻风丧胆。

解说:贺炳炎和余秋里率领的三支队频频出击,喜讯连连。很快在大清河地区传扬开来,附近一些民众自卫队纷纷要求,参加贺炳炎和余秋里领导的八路军,这样,许多自卫队被改编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中,没有想到,在改编过程中,自称“华北民众自卫队司令”的江东生,出尔反尔不参加八路军了。

贺陵生:那个时候呢这江东生呢号称有几千人,我爸就要去收编这个部队,让他加入到八路军这个行列来,江东生也听说你这个八路军贺炳炎,贺司令也是很英勇善战的一个英雄,他也很尊重你,你看你甩着一个胳膊过来了,但是他一听说你有几百人,我有几千人,我凭什么就跟你走啊,你当司令我当司令啊,那江东生多多少少有点想法呀。

解说:为了让这支7000余人的农民武装走上抗日道路,贺炳炎决定亲自去会一会江东生,他告别余秋里来到“华北民众自卫队”的驻地,看到站在眼前的是一位身材不高的独臂将军。江东生顿生傲慢之情。贺炳炎进屋坐下后,不谈改编之事,只是悠闲地喝茶,随心所欲地谈谈天说说地,时间很快到了中午。江东生摆了一桌午宴,拿出来陈年老酒酒过三巡后,江东生的一位侦察员匆忙进屋报告,有日本鬼子一个中队朝我们开来。

贺陵生:我爸说你别慌,咱该喝酒咱们喝酒,该说话咱们说话,你给我点人我叫我底下人就把他收拾了。江东生说行吧,说你给几百人啊,说给你一千人,他底下人去了带了一千人,把敌人的中队给收拾了。江东生说,哎呀还是共产党的部队有作战力,我跟你走了。

解说:贺炳炎完成了收编江东生的自卫队任务后,于1941年春,奉命由抗日前线到延安军事学校学习,1942年5日又转入中央党校学习。

方城:刚好有一次呢就是毛泽东呢,就是到贺炳炎他们的驻地过来了,过来以后呢,看到毛泽东走过来以后呢,贺炳炎就马上让其他人都敬礼了,贺炳炎呢就看着毛泽东过来以后,就马上立正就用左手,他只有左手了,就举起左手跟毛泽东敬了个军礼。哎毛泽东一看,哦贺炳炎同志啊,他说你就不要敬礼了,你就不要这样的礼节了,以后就免除你这样的礼节。贺炳炎一听就急了,他以为毛泽东说的免除他的礼节是让他调离部队,这样就急了,他说主席他那个那个不行,我不能离开部队啊,毛泽东就说不是要你离开部队,就是你那个就说是你负伤了,你这是特殊情况,就免除你这样的那个礼节。

解说:贺炳炎少年时没有上过学,又在战斗中失去右臂,学习中遇到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他反复用左手练习写字,请别人写一篇字蒙在白纸下面一笔一画地描,经常练得满头大汗,上课无法记笔记,他就用心反复默记。到毕业时,贺炳炎已经能够阅读报刊杂志。

方城:毛泽东就称赞贺炳炎呐,他说你呀是我们的红军培养出来的独臂将军,他说从古到今像这样的独臂将军有几个啊,那个贺炳炎说我有个什么,看我一个,一个穷帮工的儿子,一个打铁出身的。他说不不不,会指挥千军万马消灭敌人就是独特人才,他说这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这样的那个,所以贺炳炎也就非常激动了,又跟毛泽东又敬了一个礼。

解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贺炳炎参加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后来在自己的自传里贺炳炎曾说,这次学习时间之长,对我来说是空前的,更主要的是在党的政策路线上,结合党的发展历史进行反复的,民主的讨论研究,从而也解除了由于夏曦的错误的肃反路线,给我背起的包袱。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宗逊,升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由贺炳炎接任。

贺陵生(贺炳炎之子):解放战争时期保卫延安、保卫延安,贺龙的部队所剩的这些老部队,基本上就交给了彭德怀手下来指挥了,到那个时候,直接受彭德怀指挥了。因为毕竟跟贺龙这么一直走下来,领导的关心、这种情同父子的这种情谊,你骂我、你踹我两脚也没事,他这个部队有时候这样的,就是这种性格,恨不得给两下子,他倒觉得很亲切,你跟他很好商量,我犯了什么错误了怎么老跟我商量,我没说不愿意啊,你赶紧把这事给我办好,把仗给我拿来,不拿来我收拾你,他有时候那个时候他就是这么一个作风。突然跟彭德怀这个东西,用彭德怀来指挥这个部队,这种磨合它也有一个过程。

解说:有一次彭德怀隔过贺炳炎直接指挥到下面的部队去。

贺陵生:包括廖汉生,我爸就很不高兴跟彭德怀发生碰撞,彭德怀就把贺龙啊,把当时一些老同志都请来了,就这意思你看看啊,你们得支持我,那这个部队怎么回事,还调皮捣蛋你这不还。我爸他们这个部队的人家说,这个指挥我们还在这呢,你越过我们指挥这算咋回事,以后这个东西发生问题谁负责。这种感觉,他以前直接领导少,开会就发生碰撞了。后来贺龙把他们这一帮人臭骂一顿。但是打仗就是一定是要你有付出精神,你仗打得好,他这两个战将之间的碰撞,工作性质的碰撞,个人感情工作方式碰撞,它都可以忽略了,它就变成一个很紧密的关系了。

解说:贺炳炎率一纵攻占清涧南面的三十里铺,艰苦的战斗整整打了三个夜晚,一纵和三纵相继攻克清涧城西高地的大部分阵地,但靶子山主阵地还在敌人的手中,贺炳炎很着急,其他指战员们也都很着急。

贺陵生:你把它赶快拿下来,不拿下来以后呢,国民党的部队要来了,支援部队来了以后反被别人敌人包围了,可是那个靶子山它的工事呢比较高,工事又比较坚固,咱又没有什么东西去打,就是这个火力啊,你光靠人去冲你不行了,久攻不下,我爸也着急啊,部队伤亡又大,靶子山又打不下来,我爸也着急。

解说:靶子山攻不下来必然影响整个战役进程,野司指挥部里的彭德怀和一线指挥的贺炳炎都很着急,就在部队作战最紧张的时候,彭德怀给贺炳炎打了个电话。

贺陵生:贺炳炎啊,这仗怎么老打不下来啊,怎么回事,彭德怀那种性格他肯定不很温柔的啊,我爸那个性格他也是不是那么很温柔啊,整火着呢,部队下不来,城打不下来,伤亡这么大,你这玩意又没有什么制胜的武器,说迫击炮轰两炮,或者什么加农炮干两炮那不就轰下来了,没有这事,全靠这人往炸药包上背往上干,走一步干这一下,走到这再干那一下,非常像,像这种虫子挪动一样的这种前进式的攻击,那没办法,凭着人家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用非常这个低的这种战斗的手段,来取得这个战役的胜利,伤亡很大,我爸也很着急。彭德怀又打,我爸说战斗很激烈,所以现在这个伤亡很大,进攻都有点麻烦。彭德怀说你上前线去啊,你靠前指挥,我爸说我就在前面呢,彭德怀说你上第一线,我爸说再上第一线,再往前我到国民党那去了。

解说:贺炳炎和彭德怀在电话里吵起来,因为前面还在打仗,情急之下贺炳炎就把彭德怀的电话给挂了。

贺陵生:彭德怀说呵敢摔我的电话,这什么人啊这是,俗话讲毛主席都说过唯我彭大将军,那是彭德怀那是性格,那也是混不吝的人啊。彭德怀急了,我去看看,后来我爸放了电话说彭德怀摔了电话,彭德怀真火了,给打电话给他们黄新廷他们我爸的副手,我在前面了,彭德怀要是真的过来了,一定要到你们最前线到了旅指挥所,不能再往前走拦住他。彭德怀到了前线一看,啊也只有我们共产党的部队才能在这种条件下打上这样的战斗啊。后来他总结会上说,我妈就跟我说学,彭德怀在会上说,我是一头牛啊,贺炳炎也是一头牛,我爸属牛啊,我有点不太了解情况,我们俩有点顶牛啊,但是他们俩的关系后来就很融洽了。

解说: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共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南下陕中转入外线作战,以配合中原战场解放军作战,2月下旬,以野战军全部主力五个纵队,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2月24日三六纵队包围宜川,胡宗南急令刘勘率军驰援,援军26日字洛川,黄陵地区出发,28日进至瓦子街以西地区。

贺陵生:刘勘过去支援,刘勘还怕这个进了共产党的埋伏圈,但是他又不得不去,这个时候呢我爸就想了好多小主意。怕这个刘勘来增援这个部队,不是按这个埋伏圈的圈子进入这个口袋,前面还弄这个侦查兵啊,还弄了一些小部队去,就等于去吸引他,做些小动作,让他沿着这个部队来,装个逃兵打不住啊,刘勘就顺这个部队来了,就形成几个重力包围圈,来包围刘勘这个3万人。

解说:正在组织进攻的时候,贺炳炎突然发现国民党十九师长主力,向南山蜂拥集结。

方城:他就估计可能二纵还没到,因为他当时又是,要又过黄河的,因为又下雪,又雪路难行,没到。就这个时候贺炳炎当时就当机立断,就是把预备队用上去补二纵的这个位置。

解说:然而当时内部却有了纷争。

贺陵生:就是当时二纵的司令是王震了,二纵没有及时赶到,我们一纵的台子布好了以后,二纵的口子,就发现怎么这个队伍不对,没到位,怎么办,这个时候怎么办。完成自己的部队已经很吃力了,那个时候的一个纵队也没有多少人,只有几个团,自己还要前面还要打,自己还要堵口子,怎么办,一纵的这个领导层就发生矛盾了。这个矛盾并不是说谁怕死,说我们要去干额外的工作以后,牺牲了怎么办,不是为这个问题发生矛盾,而是说我们自己的任务完成都有点吃不消,那么我又去替另外个部队去堵口子,而且一个纵队完成两个纵队的任务,到最后就可能造成一个什么也没干成的局面,有责任的问题啊。这个我爸就坚持了,不行一定要分出兵力替二纵堵口子。

方城:那么这次战役打得非常,非常激烈,打得非常艰苦,所以后来不是有个硬骨头六连吗,就是这个,这次战斗打出来的,还有一个战斗英雄刘四虎,都是打出来的。后来就是硬是714团把东南山攻下来了,把那个二纵的那个位置顶住了。

解说:当天下午二纵队赶到,投入战斗,3月1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国民党全部就歼,中将军长刘勘和九十师师长严明自杀身亡,二日,攻宜川城,到三日上午8时,全歼守敌,战役胜利结束。

方城:这一次战斗啊,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以后的第一次那个重大的胜利,毛泽东啊对这次战役评价很高,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呢,就分析为什么这次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前线指挥员的灵活的指挥,这实际上就是贺炳炎的这个当机立断啊,为了顾全大局。你看把自己的预备队全部都使用上去了,最后取得这么伟大的胜利。

解说:自此贺炳炎率领一纵,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打宜川、出黄隆、战马栏、捣宝鸡,一路凯歌,最后在荔北战役中给西北国民党军以歼灭性打击。1949年2月,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西北野战军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贺炳炎任军长,寥汉生任政治委员,贺炳炎成为了第一军的首任军长。

贺陵生:那时候私下里开玩笑说,老子是天下第一军,最后成立一军的时候,张宗逊,这原来一纵司令,后来到西北还说呢,张宗逊和我爸一块坐个吉普车来检阅。

解说: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贺炳炎率第一军插进青海,9月解放青海全境。

贺陵生:围堵全国,蒋介石的身边也好,高级将领的身边也好都有共产党,到海南都还有这个琼崖支队都真有,什么娘子军一系列东西都有地下党,地下组织,游击队,唯独青海一个省没有共产党,全国首例。因为它是一个家族式,宗教式的统治,共产党插不进去,所以消灭了马步芳,这确实也是一个,也是很不容易的一军。

解说:9月17日青海省委成立,贺炳炎、寥汉生、余秋里等人,组成省委领导班子,同时贺炳炎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贺陵生:一军因为全省没有共产党,一军就留下来大批的干部,充实到整个青海省的,连长都当县委书记,连长,你去那当县委书记,那个时候就这么样啊,省里干部也都是一军的干部都是。最后大家为了纪念这个一军解放青海,解放青海以后,青海的一军的兵就参与青藏公路。

解说:在和平时期虽无仗可打,但在战争年代落下的病根,却时时纠缠着贺炳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关节炎、肾脏病和高血压,每一种病都在折磨着他。

贺北生:就在身上中弹的次数太多了,这些弹片是不能动的,所以到这个季节,他的头疼,就是浑身都疼。反正那个时候我记得就是,给爸爸完了澡以后,我父亲疼得就下不了地,是我妈妈帮他擦身上,把他背到,从洗澡的那个地方背到床上。所以那个时候,大概也只有我们自己家的人知道,我爸爸是一个病人。

贺陵生:我爸的哮喘病、高血压,很多病都来了,在青海高原他很不适应,很不适应那的生活。后来呢,贺龙又去了西南地区当司令,彭德怀就是在西北军区当司令,政委就是习仲勋。贺龙就给彭德怀打电话说,你把贺炳炎还给我吧,他的身体也不适合在那待,不适合在西北,青海又高原,他身体不好,说你把他还给我吧。后来他一还给我,彭德怀说好吧,那时候他们之间说话中央就下命令嘛,就把我爸从西北青海省军区,一军的军长兼青海省军区司令,调到西南军区副司令,兼四川军区司令,西南军区副司令。临走的时候我爸得找彭德怀去告别啊,说彭总我要走了,彭德怀就开玩笑,你是不是不愿意跟我在一块啊,啊,你还记得那次我们吵架,是不是你要故意要走啊,就是开这个玩笑。

解说:1960年6月下旬,贺炳炎再次病危,他从持续几天的昏迷中醒来后,把军区后勤部长叫到床前交代工作说,我是不行了,等我死去后,那些先去见马克斯的老战友问我说,贺炳炎革命成功了,你掌权了,你为大家做了些什么好事呀。我说我的部下还没房子住呢,难道我就这样去见老战友,这就是贺炳炎临终前,最后一分钟的遗言。

曾子墨:贺炳炎喜好摔跤,战斗间隙专找大个子摔,在地下滚来滚去,招得战士们围在一旁助威叫好,他自己被人家摔倒了,不服气,抱上去再摔,有时把人家摔恼了,他却一笑,没事,玩呢。自从少了一条手臂后,没法摔跤了,他就往管理科警卫班跑,下棋、谈天、喂牲口,还一口一个,“马夫大爷”“管理员大人”,地喊个不停。正因为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战士们有话都愿意对他说。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在成都病势,年仅四十七岁,是开国上将中最早去世的,也是去世时年级最轻的一位,贺龙说过“炳炎真正是积劳成疾去世的”。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