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梁漱溟对于此人更是推崇备至,他说在他结识的盖世人物中,衷心折服的不外三人,此人便名列榜首,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主席毛泽东和总理周恩来。
凤凰卫视5月6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则把他比作两千年前的孔仲尼,而梁漱溟对于此人更是推崇备至,他说在他结识的盖世人物中,衷心折服的不外三人,此人便名列榜首,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主席毛泽东和总理周恩来,这位在梁漱溟心中超越了毛与周的盖世人物便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提倡“教育救国”的代表人物,他本名陶文濬,上大学的时候痴迷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知行”,到了43岁,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道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知行”“行知”看上去并无大的区别,但是关系到了实践与理论,谁先谁后的哲学问题,先行后知这和马克思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这个论断是颇为相合的,人到中年的陶行知不但改了名字,政治理念和奉行马列主义的中共也是渐行渐近,到了四十年代,陶行知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一系列文章,抨击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也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说是精髓相同,此后,陶行知也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1931年陶行知从日本流亡归来,他一方面有感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强在科学之发达”,另一方面痛感中国当时的科学教育弊病丛生,于是决定发起“科学下嫁运动”,陶行知提出,资本家专有了科学,他们设立了科学研究室,开办了大学和专门学校,可是能够享受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子女,我们现在要做相反的工作,我们要使做工种田的人,拾垃圾的孩子,烧饭的老太婆也要能享受近代科学知识,要把科学变得和日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都能享受,也就是把“科学”嫁给人民大众,与农民“喜结良缘”,陶行知的一生是和“运动”二字紧密相连的,平民教育运动、工学团运动、小先生运动,国难教育运动,战时教育运动,和科学下嫁运动,这些都是陶行知倡导发起的,而其中的科学下嫁运动则是引领了三十年代中国的科普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