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胡耀邦复出后为蒙冤老干部平反 一天开几场追悼会

时间:2013-05-01 11:51:17   作者:
4月15日为胡耀邦逝世24周年纪念日,陆陆续续有游客在胡耀邦墓前鞠躬凭吊。当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胡耀邦长眠于斯的江西鄱阳湖畔的共青城富华山。在苍松翠柏环绕的墓区最高处,矗立着一座呈直角…[详细]

核心提示中组部顾问郑伯克回忆说:“那时开追悼会很多,开始时是专为一个同志开,后来就发展到同时为七八位同志一起开,有时一天要开几个追悼会。即使这样,耀邦同志总是亲自看悼词,修改悼词,有时一连几天中午都不得休息……”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4月29日14版  作者:满妹   原题为:《受了苦找中组部,有冤枉找胡耀邦

1977年12月19日,父亲安排好中央党校的工作,便正式到中组部上班了。中组部的工作一铺开,父亲就又整天忙得席不暇暖。那年,父亲已经64岁。

最多一天处理200多封来信

父亲在延安当总政组织部部长时口碑即佳,30年后,听说他又主持中组部工作,来信来访的老干部便络绎不绝。他上任的第一个月里,每天都好几百人到中组部上访,光收到的来信就装了6麻袋。父亲身体力行,除了每天晚上几小时的睡眠以外,剩下的时间他几乎都在与人谈话或处理来信。

中组部的同志曾做过粗略的统计,父亲在任中组部部长的一年零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处理副厅局、地委书记以上级别干部的申诉信33封,最多时一天处理200多封来信。经他手处理的信件,有的作了批示,有的亲自回复。

中组部干审局副局长王荣光回忆说:这一年里,耀邦同志光是批给干部审查局的信件就有902封,封封都有他的亲笔批示。

没被唬人的高调所吓住

然而,1978年初,一些坚持“两个凡是”的人仍然位居中央领导岗位,控制着中央专案大权,因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重重阻力。有的高级领导说:“平毛主席定的案子,矛头指向谁?”“这是经毛主席亲自审阅、批定的案子,谁敢平反?”父亲没被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和他们唬人的高调所吓住难倒,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作风努力推动平反冤假错案,使大量艰巨复杂的工作得以最终完成。

父亲到中组部上任不久,就看到了我党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夫人刘英的来信,反映张闻天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请组织上给他做出政治结论,希望父亲能对这个问题给予关注。

父亲接到信后,立即派老干部局的同志专程到无锡调查,并于1978年1月约见了刘英,积极向中央上报建议解决张闻天的问题,但没有得到批准。1978年12月初,刘英得知“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得到平反,再次给父亲写信。父亲按照她的要求,将其关于要求为张闻天做结论的报告呈送中央领导,随后,组织起草了为张闻天平反昭雪的报告,最终得到中央批准。1979年5月23日,张闻天的骨灰由无锡迁回南京

许多人直接找到家里

在中组部召开的局一级干部会上,父亲逢会必讲落实干部政策。他说:所谓落实,就是要把我们的工作做到实处,对身体好的同志要尽快安排工作,对已经去世的一律要开追悼会,平反昭雪。中组部顾问郑伯克回忆说:“那时开追悼会很多,开始时是专为一个同志开,后来就发展到同时为七八位同志一起开,有时一天要开几个追悼会。即使这样,耀邦同志总是亲自看悼词,修改悼词,有时一连几天中午都不得休息……”

蒙冤受屈的人民奔走相告:受了苦,找中组部;有冤枉,找胡耀邦。人们到中组部去找,还有许多人直接到富强胡同6号家里来找。父亲身体力行,对找上门来的人,总是当面谈话,及时答复。那几年,我们家门前经常聚集着一些手拿材料的上访人员,等着父亲下班回来。父亲对身边工作人员早有交代:“凡是来找我的上访人员,一律不要阻拦。”

我见到的第一个找到我家的,是秦川。秦川在中宣部当宣传处长时,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而被定为“右倾分子”,“文革”中又遭康生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仍旧被“挂着”。父亲当场就答应尽快为他安排工作,并留他吃了晚饭。不久,秦川接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的任命,后来出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以治病为名解放老同志

“文革”一开始就被打成“彭、罗、陆、杨”反党集团的杨尚昆,长期蒙冤,1978年还困滞在山西。那年春天,他的儿子和女儿找到我家,请父亲帮助解决他们父亲的问题。谈着谈着天就晚了,父亲招呼他们:“一起吃顿便饭吧,我们边吃边说。”他们感动得哭了,说:“我们找了好多人,没有人像胡叔叔这样帮我们说话的。”

考虑到阻力重重,平反尚有时日,而蒙冤者昭雪心切,望眼欲穿,父亲果断采取保护措施,以治病为名,逐人上报,把一大批老同志从下放地接回北京,或从“监护”中解放出来,安置到中组部招待所和其他招待所住下,先让他们恢复健康。父亲指出:“‘文革’中强加给彭真、陆定一、王光美等许多老同志的罪名都是站不住脚的。”他要求“要尽快解决,先把他们从下放的地方接回来治病”。就这样,杨尚昆、薄一波、李维汉、帅孟奇、平杰三、廖沫沙、王鹤寿等人都被接回了北京。

有一天快中午了,处理完文件,父亲对秘书说:“听说尚昆同志已经回到北京了,我们去看看他。”秘书记得,几个月前,中组部给中央打过一个报告,说杨尚昆现在身体很不好,行动不便,建议回京治疗。汽车开到中组部的万寿路招待所,在院子里找到了正在散步的杨尚昆夫妇。杨尚昆步履矫健,看上去并无不适。父亲与杨尚昆谈完话后,和秘书一起乘车返回中组部。秘书问父亲:“给中央的报告上不是说尚昆同志身体不好吗,可我怎么看他身体挺好的?”父亲说:“这你就傻了。不用这种办法,他们能被批准回京吗?当年周总理就是用这种办法,保护了一大批老同志。”

在父亲直接过问下,受迫害13年之久的杨尚昆终于得到了平反。为此,杨尚昆与夫人李伯钊曾专门来到富强胡同家里感谢父亲。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