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曾立遗嘱要求 “万勿抢救” (2013-03-26 00:07:10)
3月25日央视《看见》栏目推出了一个突破性的选题:“你的死亡谁做主”。柴静通过采访,对 “尊严死”和立预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实早在1982年,就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在遗嘱中亲笔写上了这样一条:
在我患病急救时,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延长病的痛苦,以及增加有关党组织、医疗人员和有关同志的负担。
这位长者就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在周总理去世以后,她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中共全党上下尊称她为“邓大姐”。
邓大姐1992年7月11日以87岁高龄辞别人世。她的遗嘱《邓颖超同志生前写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随即公开发表,被老百姓称为“端正党风的一份难得的好教材”。
1993年初,我曾经采访过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先后发出两篇稿《周恩来的家事心事身后事》和《邓颖超未公开的遗嘱》,对邓大姐的遗嘱均有报道,后一篇尤为详尽。但当时仅是对外发稿。20年过去了,这次借“选择与尊严”节目的播出,将报道的有关段落公开如下:
一、
除上文提到的《邓颖超同志生前写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而外,邓大姐还留下了一份有关身后事处理的委托书,这可视为她的另外一份未公开的遗嘱。邓大姐亲笔把它写在两页普通的信纸上,题目为《委托下列同志办的几项事》。
她点了六个人的名:杨德中、李琦、赵炜、张佐良、高振普、周秉德,嘱托由他们“组成小组”,“请杨德中负责主持”,“赵炜协助”;然后,她列出七件事,交代给这个小组在她身后办理。
这六个人中,周秉德是唯一的亲属代表,她系周恩来三弟周同宇的长女,从12岁起就长期生活在周恩来夫妇的身边。我采访时,她任《华声报》报社副社长。
据周秉德介绍,这份未公开的遗嘱,立于1982年11月5日,距第一份遗嘱之后的四个月,从时间和内容看,主要是对第一份遗嘱的补充或具体化。但它的第一条却是独立的,公开的遗嘱里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我患病急救时,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延长病的痛苦,以及有关党组织、医疗人员和有关同志的负担。”
这一条很重要,它与邓大姐后来一直主张“安乐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一条有关安乐死的消息,收到的第一个听众反应,就是邓颖超的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她表示完全赞成。
--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