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梓
南迁之前,就听说过仙居杨梅,觉着连名字都仙气袅绕的地方就该出产杨梅之类的南方水果。后来才发现,江南处处有杨梅,比如苏州的东山,比如宁波的余姚,再比如杭州的萧山。但大家都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各说各的好,像逢人就夸自家的孩子最机灵一样。
不过,杭州的杨梅,的确首推萧山杨梅。
萧山栽培杨梅的历史,至少有千年。据史书载,“萧山、慈溪、余姚和兰溪等地都是杨梅产地,其中以萧山杨梅最负盛名。”而萧山杨梅,则以所前的杜家为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肉柱圆、汁多味甘。北宋诗人苏东坡任职杭州时,品尝完萧山杨梅后感叹道:“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我甚至猜想,诗人兼美食家的他说不定亲自踏访过杜家杨梅——可惜,史料里没有记载,待考。
就因了这样的瞎猜想,我对杜家村有了兴趣。
可是,偏偏是入梅的天气,南方的天空像个哀怨太深的妇人,雨点吧嗒吧嗒地滴个不停,计划好的行程一再搁浅。终于,夏至前的一天逢了个好天气,就赶紧成行。萧山有“夏至杨梅满山红”的民谚,如此一想,这雨倒是成全了我能得到满山红遍的盛大景象。车从市心路南下,入所前大道,目之所及,车水马龙与高楼大厦消失了,景色渐渐变得怡人了,迎接我的是会稽山余脉的青化山麓。这里群山环抱,溪流淙淙,入了杜家村,前几天开幕的杨梅节的热闹气氛还在,好在节会已近尾声,也就躲过了如潮的人流。
寻了一户平常人家,不是报纸上刊登过联系电话的示范户。主人热情,带我们上山。上山前,每人配发一只专放杨梅的竹质篮子。她还塞来了些绿草。我不解,遂问。她知道我是外地人后,耐心解释:
“这是杨梅草,垫在篮底,护杨梅用的”。
她说的是萧山普通话,仍然难懂,但能听出她的真诚。我却思忖着,这杨梅还挺娇气的,有点像我家乡的水蜜桃了,莫非也要轻拿轻放,不敢磕磕碰碰。去园子的路上,能见到村妇把一篮篮新摘的杨梅摆在路边出售。一篮篮的紫红整齐地摆在一起,煞是好看。进了园子,同行者纷纷开摘,我却出于一个北方人的新鲜,到处浪荡、拍照,偶尔摘一颗塞进嘴里,汁液的甜像是记忆里的一滴蜜,味道悠远而绵长。
其实,让杨梅的滋味更绵长的是杨梅烧酒。
杨梅不宜存放,所以用来酿酒,算是换个方式留住它的香甜。在江南,炎炎夏日里,人们喜欢饭前吃几颗烧酒杨梅,有开胃功效——这也是杨梅的药用价值之一。萧山民间的民谚“桃子吃出病,杨梅来治病”,指的正是杨梅能生津止咳、益肾利尿。杨梅除了鲜食与酿酒,还可制成蜜饯、果酱,可我至今都没尝过。
但我不遗憾。我只遗憾今年没酿些杨梅烧酒来。这是人在异乡、没有安稳之感的缘故,要不,热爱美酒的我一定会弄些坛坛缸罐,用杜家杨梅酿几坛烧酒,一个人的时候,一边望着月亮回忆往事,一边呡上两口,然后迷迷糊糊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