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长江日报】85后甘肃小伙休学两年创办校导网接单百万元(图)

时间:2013-04-17 09:33:04   作者:


 

杨晓锋

  长江日报讯 (记者曾琢 吴昊) 休学两年创业,失败后不但赔光老本还负债5万元……85后甘肃小伙子杨晓锋对创业似乎“着了魔”。

  如今,从头再来的杨晓锋又盯上了大学生这个圈子。“有了圈子,就有了资源。”昨日,这个语速飞快的小伙子说。他至今仍在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读本科,另一个身份是武汉校园导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一场大地震震动了他

  上大学前,杨晓锋目标就是考大学。美梦成真后,杨晓锋“迷茫”了,“今后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

  2008年的汶川地震大大震动了他。

  “我老家和四川相邻,当时也受了灾,好长一段时间连家人也联系不上。”感觉到无助的杨晓锋决心让自己变强。

  当看到新闻里大企业家们捐资救灾、赈灾时,杨晓锋不再迷茫,“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有了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帮助别人”。

  后来,他找到辅导员,得知本专业高材生就业后年薪只有一二十万,他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经济实力,创业才是出路。

  执意休学创业

  杨晓锋堪称创业狂人。

  2007年从甘肃农村来到大城市武汉,大一开始就在校园里倒腾银行卡、电话卡等,“大半年整个团队挣了近10万元,我个人就赚了4万元”。

  怀揣着这笔“巨款”,杨晓锋创业雄心达到顶点。

  “大二上学期,我第一次因为创业而逃课。看着黑板,上面写着创业,翻开书本,上面也写着创业,书实在是读不下去了”。

  执意休学的杨晓锋一找到老师,想法还没完全说清,就被一口拒绝。“那些天,我埋头写下《小谈创业》、《我为什么执意要休学》、《重申休学理由》3篇文章。”杨晓锋说:“就是老师的质疑,让我思路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定了向中途休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学习的决心。”


 

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是王道。”休学后,2009年杨晓锋成立一家公司,一头扎进电子商务里,通过网站在大学校园卖东西。

  要提高知名度,就要不停做宣传、做推广,就得不停“烧钱”。当时,只要一通知开会,就是要求股东增资,后来大家都怕开会,4个投资人增到7个,大家陆陆续续投了十几万。

  半年不到,杨晓锋发现钱不够烧,公司入不敷出,大伙信心也越“烧”越少。伙伴们开始撤资,团队中也逐渐听到怀疑的声音,那段时间是他“最苦闷”的日子。“钱赔光了,我还欠了5万元”。

  当时,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来家里吃我妈做的饭,顺便了解我的近况。”到杨晓锋家里,他才知道好友是来送钱的。

  这1万多元,或许在他人看来并不多,但对杨晓锋来说,放在那里就是信心,“我舍不得用,能不用就不用。”他从此相信“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但是朋友却是一辈子的财富”。

  杀回互联网接百万大单

  一败涂地后,杨晓锋没有放弃,“为了活着,只能做我拿手的,就是在校园里推销”。

  从土特产到保暖内衣,什么挣钱就卖什么。杨晓锋在校园摆摊一年,终于还清了债务。“当时,我们第一次开会是分钱,每个股东都分了七八千块。”

  不过,摆摊只是杨晓锋的过渡手段。

  2011年,杨晓锋“杀回”了互联网,与之前不同,他瞄准大学生社团,先做平台,聚集人气。

  2011年6月,武汉校园导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杨晓锋着手筹备校导网上线。

  同年9月,校导网正式上线。该网站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展示、活动赞助、跨社联谊、新闻报道、资料共享等服务。

  目前,校导网的日访问量突破2万人次,公司也发展至有15名专职员工的规模,有2000多个大学生社团用户。

  昨日,杨晓锋透露,公司发展态势很好,刚刚接到一笔百万大单,通过校导网,对接企业、社团、学生,将优秀毕业生引荐到企业工作。

  杨晓锋创业史

  2008年,在武汉高校组建200人左右团队,帮助企业做校园推广。不但帮助同学取得了兼职收入,也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2009年6月,创办武汉华夏飞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6月,创办武汉校园导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校导网已积累全国2000多个大学生社团,八成为湖北高校社团。


 父亲以为他休学搞传销

  记者:休学去创业父母支持么?

  杨晓锋:当父亲得知我要休学的事情很生气、很不解,家里好不容易出的一个大学生,现在却要放下书本去创业。他说“如果你真这样,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父亲还问我,是不是做传销,被别人控制了?

  我当即决定,不干出一番事业绝不回家。

  2008年春节,我带着腿有残疾的母亲来到武汉,盘下了一家干洗店,让母亲经营。后来妹妹也到武汉,唯有父亲不为所动,仍然认为我的选择是错的。

  在母亲的劝说下,一年后我首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表示要接父亲来武汉过年。他的心软下来,可嘴上还不服,“不用你接,这点事我还是知道的”。此后,他也扎在武汉,一家人在这里团聚。

  休了两年学,我已复学,转到工商管理专业,今年就要毕业了。

  记者:大学生校园市场并非处女地,如何生存并超过竞争对手?

  杨晓锋:的确,全国面向大学生的类似互联网公司至少有五家。之前,我们校导网在一些经营模式上的突破、线上产品的创新曾被模仿。

  过去,我们偏向用高调的方式宣传自己的想法、理念。结果,却被竞争对手顺手拿去。

  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模仿风”,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快”。新产品、新业务必须在资金、人员各方面到位的情况下,采取一招制胜的方式,迅速推广,占领市场。

  此外,大资金的注入也能让小企业行动得更快些。

  记者:未来有什么计划?

  杨晓锋:我们计划2013年实现盈亏平衡,然后找VC,向全国更大范围扩张,争取上市。

  当然,最重要的是平台,平台上的用户积累多了,不管我们是做大学生旅游、娱乐还是教育,我们可以和很多企业进行合作。

  校导网上线以来,用户数量以100%的速度增长。但今年,我们已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单纯的用户数量增长,主攻产品和服务的完善。

  计划三年之内将校导网推向全国高校,做到“有高校的地方就有校导网”,争取占领80%的大学生社团市场。还打算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