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康县茶叶主产区阳坝、铜钱、两河等地,只见遍布山前屋后的一垄垄茶树青绿滴翠,茶叶加工厂房和作坊内机声隆隆,佳茗飘香。目前,康县全县茶园面积达到5.68万亩,投产面积2.8万亩,建成阳坝镇宋沟、大沟等4个茶叶专业村,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产业经营格局。2007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70万公斤,产值达到3200万元。依托优势定思路
康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具有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中康县南部的阳坝、两河、铜钱、三河、白杨5乡镇,是我国典型的北方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2001年以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整县核桃,南茶北蚕”的特色兴县战略,在继续搞好传统产业的同时,把特色产业开发的着力点集中转移到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产业上来,把茶叶产业的开发以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为努力方向,确定了进一步把基地做大,把龙头企业做强,把品牌做优,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努力,使全县茶叶产业开发向经营集团化、企业市场化、加工自动化、服务专业、管理机械化方向迈进。扩大基地拓规模
在茶叶基地建设上,坚持按国家无公害和有机茶基地建设标准建设茶园,部分茶园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有机茶基地等认证。2003年3月,2万亩茶园通过了省认定委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同年9月,大沟村500亩茶园再次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与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并荣获“中国有机茶之乡”称号,康县龙神茶叶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审批。每年按照新增5000亩茶园的发展速度,通过有性茶苗栽植、茶籽种植等方式方法不断壮大基地规模,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累计达到5.68万亩,投产面积2.8万亩。兴办龙头带产业
康县按照“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在不断扩大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同时,鼓励群众自办加工厂,逐步形成了以康县龙神茶业集团公司为中心,两河、铜钱、供销等8家茶叶加工厂和10多家个体加工户并存的龙头带动格局,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茶叶加工难的问题,促进了茶农增收。进一步完善茶叶协会动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新建宋沟、大沟等茶叶专业村4个,发展种茶大户70户;完成了有机茶认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发展茶叶产业协会5个,实现了县上有协会、乡村有分会的目标。强化科技提效益
康县茶叶产业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建成阳坝大沟有机茶两河无公害茶叶、阳坝宋沟村生态观光园示范点3处,示范面积1800亩,茶园养鸡1000只,科技示范带动群众3600余人,形成了一条鸡茶共生、节本增收、提高茶叶品质的生态农业模式;科技服务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一站三会”的职能作用,开展“一证两卡”规范化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100期,培训茶农7万多人;依托项目带动,积极争取科技项目,加快茶叶良种繁育,建立繁育基地30亩,育苗大棚11座。打造品牌拓市场
在茶叶发展中,康县坚持走品牌战略,努力打造精品、名牌产品,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阳”牌“龙神翠竹”、“龙神翠峰”、“龙神阳坝银毫”、“龙神阳坝毛尖”、“龙神绿茶”、“龙神炒青”等6个品牌11个级别的龙神系列无公害和有机茶叶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茶叶评比中屡获殊荣,备受市场好评。目前,阳坝镇茶叶面积达到了25767.4亩,人均茶园2.2亩,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公斤,总产值达1234万元,农民人均种茶收入达106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阳坝成为全省第一个无公害茶叶基地和有机茶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茶叶发展第一镇。
茶叶不仅装扮了康县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了康县宜茶乡镇群众奔小康的“绿色银行”。茶叶生产必将为打造生态康县、富庶康县增加更为靓丽的光彩,陇上茶叶第一县正在陇原大地悄然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