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黄河评论.丝路话语】硬币赔偿,这种发泄算计为人所不齿

时间:2021-08-09 09:59:16   作者:杨朝清

 最近,辽宁沈阳一名女子离职后,将原单位某餐厅告上法庭,最终获赔28700余元。万万没想到,餐厅给她准备的赔偿款,却是两筐硬币。“你在这里数,不够我现场给你补,不数完不能搬走。你拿走了之后,少一分钱我们可不管。”餐厅负责人表示。(8月2日《辽沈晚报》)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员工和用人单位产生利益纠纷在所难免。觉得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侵犯的离职员工,选择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让利益博弈和法治完善结伴而行、共同成长,本来就是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应有图景。“硬币赔偿”却通过一种故意刁难的做法,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怒。

  没有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以员工工伤休假时间过长要开除她,这家餐厅不仅缺乏法治观念,也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缺乏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将离职员工当成敌人乃至仇人,不愿意从身上“割肉”,通过玩心机、耍手段的方式来刁难离职员工,“硬币赔偿”反映一些企业的心胸褊狭和格局短小。

  在移动支付方兴未艾的今天,“硬币赔偿”显然是“刻意为之”。虽然按照法律规定餐厅不得不赔偿离职员工,但餐厅负责人不愿意让离职员工痛痛快快、轻轻松松地领到钱。数以万计的赔偿款,用硬币来赔偿不仅重量大,也难以整理;给离职员工挖坑使绊子,见证了企业的文化格调与精神品位。

  在劳动者权利不断彰显的同时,一些痛点也日益凸显。劳动合同缺失、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不足,有些企业不去反思自身在劳动权益保护上的短板与不足,反而将维护正当权益的离职员工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掩耳盗铃、讳疾忌医,表面上看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实际上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硬币赔偿”不仅损伤了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也亵渎了法律的权威,失去了对规则应有的尊重与敬畏,是对法律执行的一种消极对抗和变相抵制;这样的“小聪明”“小算盘”,显然需要规训与惩罚。如果“硬币赔偿”违规成本偏低甚至没有违规成本,将其当成情绪发泄渠道的企业就会层出不穷。只有给“硬币赔偿”戴上紧箍咒,一些企业才不会抖机灵、自作聪明。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