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7岁的邱军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到中国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的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主抓定点帮扶工作。在两年挂职即将期满的时候,他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过50多天的抢救,2021年1月8日下午,经抢救无效,他永远地离开了,年仅39岁。
很多时候,局外人看到的只是数字,如多少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多少降至多少,人均收入增加了多少等等。但在现实中,每一个数字的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是一个又一个情况各异、有着寻常悲欢的家庭,是一个又一个有着特殊条件与自然禀赋的村庄。而这些,是扶贫干部每日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
“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邱军同志的这段话所显示的,是他对现实的深刻体察,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这一切,都缘于他对自己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担当,缘于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与使命的认知与坚守。
扶贫需要一腔热血,需要满怀深情,需要对贫困群众的爱,但每个村庄、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群众的脱贫,不仅需要爱与深情,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具体举措。正因如此,“如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何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这个问题,既是邱军定点扶贫工作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他在推进扶贫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而“心中沉淀多少真情”,脚下就需要沾上多少泥土。因为,所有的真情都毫无例外地来自脚的丈量与手的实践,来自一点一滴的努力。在这一点上,企业人的实干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因地制宜,采用“企带户养”的模式发展奶牛养殖;他协调资金,发展沙棘产业生态扶贫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完美结合;他充分利用各类电商平台,促进当地农特产品触网,以消费扶贫带动产业发展;他探索“央企+民企+贫困户”的模式,本着“就近、集中”的原则,通过企业合作实现带贫劳务集中输转,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结合“党建+扶贫”活动,协调中国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党员干部与华池贫困群众结成对子,把助学作为第一帮扶计划……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举措,积而累之,是2019年底华池县实现整县脱贫的好成绩。而邱军主动请缨包抓的城壕镇也如期通过了脱贫验收,实现了脱贫摘帽。这一年,邱军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由他执笔创作的南梁说唱《扶贫赞》,在中国化学集团有限公司的文艺汇演中引起强烈反响,让更多人关注华池县的脱贫攻坚事业。
但邱军倒下了。在他倒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过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权,曾经浸染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先烈们面对的是压迫,争取的是自由与独立。邱军和扶贫干部战友们所面对的是贫困,争取的是脱贫与富裕。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先烈们做到了,邱军们也做到了。邱军留给亲人的是悲痛与遗憾,留给乡亲们的则是生活的改善和富裕的希望,他对这片土地的爱,他的务实拼搏的精神,将留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激励这片土地上的人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