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黄河评论.丝路话语】一个窗口“打包办”应推而广之

时间:2020-05-19 16:56:33   作者:

 张海英

  近日,人社部提出开展“快办行动”,对企业招用员工、企业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失业等10个事项“打包办”,职工只需通过“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即可一次办理,并对职工退休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高频事项“提速办”,推动人社服务“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5月18日《工人日报》)

  这种“快办行动”包括“打包办”和“提速办”。所谓“打包办”,是将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10个企业、职工眼里的“一件事”打包联办。而“提速办”,是10个以上高频服务事项将在规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50%。对办事职工和企业来说,“打包办”可省时、省事、省力;“提速办”主要是节约时间。

  近年来,政务窗口服务不断向高效化、便民化方向改革。譬如:浙江最先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广泛推广;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开通了综合窗口,办事群众无需多次排队,可一窗通办;深圳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这些改革相比过去,真是大大方便了公众。

  如果说各地推动政务服务便民改革主要以横向改革为主,那么人社部开展的“快办行动”则是一种纵向便民服务改革,即在全国人社系统由上到下开展“打包办”和“提速办”。这一行动不仅对办事职工、办事企业带来方便,同时也能为各级人社部门节省人力、物力等成本,并且提升了人社系统整体办事效率。

  一个窗口“打包办”之后,办事职工和企业既不用在多个窗口折腾,也不用提交多份材料。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转变了服务观念——即怎么更便民就怎么改革;其次是梳理流程、材料和相关业务,把相似、相近的业务打包办理。另外,“打包办”恐怕还离不开网络化服务升级、相关信息共享等技术手段。

  笔者以为,这种一个窗口“打包办”的做法,对于我国其他系统、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或借鉴价值。因为其他领域也存在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业务,这类业务有的系统可能已经实现一窗通办,但有的系统至今仍然是多窗办理,因为每个系统情况不同,窗口服务态度和效率也不太一致。

  如果每个系统都能实现多种事项在一个窗口“打包办”,无疑所有办事的群众和企业都极为方便,所有系统的服务能力将会集体升级,同时也能带动各地政务窗口服务向便民方向改革。如今,时间对群众和企业来说都极其宝贵,各行业服务理念都在提升。互联网为这类改革提供了便利,期待全面推行“打包办”。

  对人社系统来说,大、中、小城市落实一个窗口“打包办”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偏远地区的县、乡能否全面落地,还需要观察。希望有关方面对这一行动加强督促,必要时提供财力等支持。另外,一个窗口“打包办”主要是线下服务改革,在此基础上,能否继续探索网上人社服务事项“打包办”,也值得思考。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