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明祥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深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各地商业“夜经济”重燃“火势”。
日前,兰州市城关区出台了《加快发展城市“夜经济”实施方案》,计划打造6条特色鲜明的美食街区、4个购物“夜经济”商圈、5个夜游景点、1台大众路演、1批文化汇演,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经济”发展格局,助推全区服务业加快发展。
窃以为,该《方案》出台得正当其时。这对疫情后尽快恢复商业“夜经济”,让其迅速“火”起来,将起到“添油加柴”的作用。在商业“夜经济”重新“火”起来的同时,文化“夜经济”也应迎头赶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经济恢复繁荣。
近来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夜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24小时餐厅、酒吧、茶座、夜间食堂、通宵外卖以及风味夜市、服装夜市等应运而生,就连有的大型商场也一再推迟打烊时间,甚至通宵营业,有力地推动城市“夜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之下,人们的文化夜生活显得不够活跃,文化“夜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对较慢,没能成为“夜经济”产业中的“半壁江山”。
其实,从古及今,人们的文化夜生活就从未缺席:如元宵灯会、中秋赏月以及夜间剧场、晚间社火等,不胜枚举,只是未能形成气候,自然也就难以成为文化“夜经济”产业。
如何让文化“夜经济”也火起来,与商业“夜经济”并驾齐驱,成为城市“夜经济”的支柱产业,这需要整体规划和开发。文化旅游部门应积极作为,统筹谋划,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大力研发当地独有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举办夜间音乐会、戏曲演出、文化沙龙、读书竞赛、诗文朗诵会、书画培训、书画展览、体育赛事、灯光秀等,尽可能地吸引市民和游客融入夜生活。
把具有文化氛围、时尚特色的文化业态搞丰富了,令人向往了,有绝活了,切合人们的需求了,人们才会乐于参与。
当然,要让文化“夜经济”火起来,仅靠文化旅游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公安、交通、电力、通信等行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打通吃、住、行、购、游、文、娱、体等各个环节,加强夜间服务质量管理,做好安全措施保障,才能让文化“夜经济”火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