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黄河评论】我们能从“胡麻岭隧道”中学到什么

时间:2017-06-26 20:13:12   作者: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贯通的消息,最近在网络刷屏。这个隧道为何能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引发这样大的社会反响呢?

  因为它既重要,又关键。

  一说到兰渝铁路,许多人都会想到通车之后的情形:上午在兰州吃个香喷喷的牛肉拉面,下午就可在重庆吃上热辣辣的美味火锅。但这条铁路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之间形成一条便捷快速的大能力运输通道,它不仅是沿线数百万群众期盼的“脱贫致富路”,更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重要支撑项目。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从西南到西北的火车运距可以缩短近700公里,多列中欧班列将不需要绕行,运输时间和成本将大大减少。

  这条铁路如此重要,所以从2008年9月开工后,其进度就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其所经地区地震、暴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工程一再延期。特别是在甘肃段的修建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超出预期的“世界难题”,让兰渝铁路成为我国迄今为止业界公认最复杂的山区铁路。而胡麻岭隧道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胡麻岭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地质,专家形容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施工就像是“在软豆腐中打洞”,整个施工过程更是一种煎熬:全长13公里多的隧道,前两年就修到了只剩163米,可其后发生大面积溜塌、突涌,让隧道施工陷入停滞,似乎找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国内外几十批次顶级专家前来会诊,但一次次试验无果。连在铁路隧道施工中享有盛誉的德国专家,也专门自带顶级设备和施工团队到胡麻岭应战,但试验几次都没成功,撤离时认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

  怎么办?大家都认为要打通胡麻岭隧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难道要放弃?但这是兰渝铁路最后一个需要贯通的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不能退缩。此后,我国的铁路施工者展开“拉锯战”,经过艰苦探索和攻坚,终于寻找到了新的施工方法作业。攻坚6年,终于拿下这163米,使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进入最后阶段。

  如此冗长的叙述,无非是想说明胡麻岭隧道引发关注的另一个层面——那种遇到极大困难和重大挫折时,不断尝试、越挫越勇的精神。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探索新办法,才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办法总比问题多。

  当前甘肃省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不管是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是经济发展谋转型,都存在许多和胡麻岭隧道一样高难度系数的问题和困难。那由此类比,我们甘肃省以党政干部为主体的“施工者”,是把困难当借口,以条件差为挡箭牌,原地踏步被动等待;还是学习胡麻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攻坚克难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答案不言自明。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