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黄河评论】涂好底色树立好家风 涵养党风传承好精神

时间:2017-04-19 19:56:16   作者:

  【西部企业信誉网】

常言道,“家国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最美家庭,是一个故事;十个最美家庭,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最美家庭,铸就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家风既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因子,又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纽带。因此,家风建设的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甚至一个民族的传承与创新。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最美家庭”、 “道德模范”、 “典型人物”等在平凡的日子里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良好的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四个自信”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里的文化,不仅包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滋养,从而深刻阐明了家风和党风的内在关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统一。以德治党的“德”,既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也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齐家”,就是建设良好家风。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是培育优秀人品的源头,是涵养优秀政德的土壤。同时,党员干部的政德又是自身家风的主导。政德好,就能引导与培植好的家风,政德不好,也会带坏家风,毁掉家庭。再者,依规治党的“规”,突出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六个方面的纪律和规矩。这六个方面的纪律和规矩,特别是廉洁纪律、生活纪律,与良好的家风息息相关。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是我们党员干部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

  正家风,应当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责任。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立德身正。 “立德”的好家风是打牢党风的基础。领导干部要立家身正,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树起他人学习的典范,而绝不能以自身失修败德而带坏家风、祸害家人甚至他人。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属于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允许为个人和家庭成员谋私利。培育良好的家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勤俭”之风。党员干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自觉恪守各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一切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家风。

  培育良好的家风,党员干部必须立足于严。党员干部应该时常教诲家人小心谨慎,做事、说话要讲原则,绝不能为所欲为。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每一位党员干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但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亲友,只有这样,才能够拒腐蚀永不沾。培育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还要立足于防。 “防微杜渐”,党员干部对家属和子女必须加以约束,防患于未然,不能听之任之。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将家教与法律相结合,从根源上、本质上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党员干部不能腐不敢腐的铜墙铁壁,发挥家庭成员的互相监督作用,促进家风、民风、国风良性发展。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引导领导干部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就能带动党风向好、民风向善,引领更多的人扬善祛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推荐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