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兰州市公布《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制定并落实机动车保有量(重点是出行量)调控政策,2015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5万辆。这一信息立刻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很多人认为是兰州市将出台机动车限购调控措施的一个明确信号。
据测算,目前兰州市道路交通密度(机动车总量/道路总长)高达每公里628辆,是香港、深圳的两倍以上。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20日,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4805万辆,400多公里的城区道路严重饱和。兰州是否要和北上广一样,进入机动车总量控制时代?
酝酿已久
罗亚琼挤在15路公交车上,车窗外公交车被出租车、私家车和微货车等各种车辆包围着,艰难移动,伴随着汽车的刹车声、喇叭声,罗亚琼和车厢里的人群像潮水般冲上来又退下去,踩别人的脚或者被别人的脚踩,在公交车上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
这是10月9日,星期三,一个正常的工作日。从七里河黄河大桥上车,到二十七中站下车,罗亚琼每天早晚都要在拥挤不堪的15路公交车上熬过漫长的40分钟。早上八点半,罗亚琼下车,路过市妇幼保健医院门口的报摊时,《2015年兰州机动车限量65万辆》的大号报纸标题吸引了她的目光,她买了一份当日的晨报,想看个究竟:兰州市公布《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制定并落实机动车保有量(重点是出行量)调控政策,2015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5万辆。
罗亚琼是一名城市白领,虽然已经拿到了驾驶执照,但是她一直没有买车的打算,“交通压力大、停车难、停车贵”这些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在她看来,“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机动车限购是一件好事情。”
其实早在2012年5月4日,兰州市有关领导在兰州市城运处进行调研时,首次建议兰州市政府适时推出机动车“限购”办法。这是官方第一次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提出机动车“限购”的想法。
2012年8月8日,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向省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作了《关于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表示将积极实施六大措施,早日还市民一片蓝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建议是,在《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明确兰州市可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对机动车实行总量控制和限行措施。
到今年10月9日,政府再次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提出来,此举被公众解读为兰州市将适时出台机动车限购调控措施的一个明确信号。
对于坊间热议的兰州机动车保有量总量调控思路,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宋钢10月20日对本报记者非常肯定地说:“考虑到兰州目前现实的环境压力和交通压力,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对兰州来说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兰州对机动车“限购”的时代看起来近在眼前。环保的压力
有效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是政府调控汽车保有量动议的一个出发点。据《关于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分析,在兰州市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占17%到20%左右。
2007年12月底,兰州只有26.0703万辆机动车,到了2013年9月20日,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4805万辆,仅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机动车4.7149万辆,其中小型和微型客车4.4626万辆,占94.65%,平均每月增加4958辆。据测算,一辆小汽车每天按行驶100公里路程计算,耗燃油6L,排放的一氧化碳为101.4克,二氧化硫为17.7克,氮氧化物为126克,铅化物为12.6克。兰州市环境保护局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马儒林说:“汽车尾气污染已经占到兰州大气污染物总量的20%以上。”
兰州市大气污染元凶已由“煤烟型”逐渐转变为“尾气型”,今后一段时间内,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成为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综合研究做出这样的论断。
“机动车保有量和耗油量的不断增长,导致流动污染源数量、排污量及污染负荷也逐年增长;加之近10年内兰州市道路交通条件无明显改善,城区公共交通不发达,机动车怠速行驶现象严重,主要交通干道形成明显的污染带。”记者从兰州市环保局获取的一份《兰州市空气污染成因分析》对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也做出了明确的判断。
兰州市2012年购进了两台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每天8时30分至18时,对城区主要道路通过的车辆进行实时尾气监测。
10月21日上午8时30分至10时12分,设于南滨河路七里河黄河大桥下的监测点统计,监测的532辆机动车里尾气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有3辆。据该监测点工作人员陈琛介绍,利用车载红外、紫外激光等技术对行驶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进行实时监测,仅需0.8秒就可完成对一辆正常行驶车辆的监测。
10月21日上午10时21分,一辆车号为甘A·DX420的黑色轿车被监测一氧化碳排放超标,设备拍照记录后进行存档。陈琛说:“平均下来,这个监测点每天有10%左右的机动车排放不合格。”
据兰州市环保局介绍,为客观评价无车日活动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效果,兰州市环保局曾经在城区设置了10个空气监测点位(管制区内4个,管制区外6个)、16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管制区内7个,管制区外9个),组织环境监测人员从9月21日零时开始至24日零时结束,对环境质量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无车日活动期间,管制区内外、管制前后空气质量、交通噪声变化明显。
大气监测结果显示:9月22日无车日这一天,管制区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值分别为0.023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0.187毫克/立方米,比21日分别下降49.44%、18.83%、12.62%;管制区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值分别为0.020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0.171毫克/立方米,比21日分别下降55.56%、16%、26.29%。
道路负荷的压力
除了大气污染治理,城市道路不堪重负是另一个调控出发点。
兰州是一座地形东西狭长的城市,黄河城中过,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关、七里河两区,是国内西部城市中少有的拥堵之城。
据统计,在城关区西关什字至盘旋路,南滨河路至白银路这个城市核心区人口数量超过了60万,但人均占有面积仅为30平方米,与国内的人均占有80至100平方米的城市建设标准相比,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已经严重超标,相应的土地负载量也早已超过负荷。
截至2012年年底,机动车已逾50万辆,其中有80%的车辆聚集在主城区,交通拥堵让城区不堪重负。机动车辆特别是小型及微型客车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当前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和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状况。随着兰州市城区道路全面禁止过境大型货车通行,中心城区白天通行车辆主要是小型和微型客车,这两种车辆是当前城区道路交通的主要车型,也是保有量增长最为迅速的车型,更是对畅交通、治污染工作影响最大的车型。
据测算,目前兰州市道路交通密度(机动车总量/道路总长)高达每公里628辆,是香港、深圳的两倍以上。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20日,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4805万辆,其中小型和微型客车33.4808万辆,占58.2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文宏直指现有兰州城市道路的弊病:“太多的断头路、丁字路、平交路口,兰州路网的不合理与迅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相互叠加让兰州城市交通压力不堪重负。”
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王鹏博是一位汽车经销商,对兰州车市有深入观察。王鹏博说对汽车保有量实行总量调控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已有先例的情况下,对于一线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来说现在已经是趋势。
不过,舆论最为关注的是限购令出台前后的公平问题:如果限购令出台,会有许多人失去购车的机会。如果从购车群体考虑,这个不公平确实客观存在。
有购车计划的市民担心或许将来兰州也要采用如“摇号”或者“拍卖车牌”的举措,如此一来,他们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购车成本。而罗亚琼说,像她这样在买与不买两可之间的人还有很多,不排除为了实现汽车梦,早早加入购车的行列,这样一来短期内可能会促使更多的人赶在“限购”之前进入汽车市场。
“限购令是对潜在购车者的不公平,但却是对更多不购车者的公平。”律师贾立军说,“限购令让未来潜在的购车群体的权利受到限制。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去买车,他们的权利公平又该如何考虑?比如环境污染,没有汽车的人和有汽车的人受到的伤害是一样的,但没有汽车的人并不是污染源之一,因此在环境污染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再如,交通拥堵对于这种不公平又该如何处理呢?兰州市机动车总量调控的思路其未来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减缓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
当前,兰州市正处在治污染、畅交通工作的关键阶段。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兰州市将全面实施轨道交通、上跨下穿、交通疏解等三大畅交通工程。同时,从现在起,要通过6个月时间冬防的集中攻坚,确保让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突破。
“非常时期,非常任务,需要非常之举。进一步削减城区交通总量,已经成为当前兰州市畅交通、治污染工作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兰州市政府在其官网说道。(西部企业信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