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报道,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从2013年10月1日起,将甘O公安专段号牌变更为普通民用号牌,与其他民用号牌同等对待、同等管理。同时,从即日起停止核发甘0号牌。据了解,我省挂甘O号牌的车辆一共有4600多辆,从10月1日起,这4600辆车将作为普通民用号牌,纳入限号、限速等日常管理中。
O牌车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河南、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相继取消O车牌的社会效果来看,让0牌车回归民用可谓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尽管为了规范O号牌的使用,各地政府也都出台过相关规定,但由于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监督自己,其效力失范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平心而论,除了警用车辆外,一些普通的公务车,在日常工作中根本没有多少紧急事务,O号牌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源浪费。同时,权力在缺少监督的时候,其桀骜和自私的本性也会逐渐显现。一些O号牌公务车,在没有特殊公务的前提下,也经常肆意违反交通法规,就是一个很好例证。这都在百姓心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公共形象。
再者,一些“公用特权车”也沦为某些人的“个人特权车”,助长了他们恃“权”傲物的嚣张气焰,我们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能发现不少“特权车”因做了街头霸王而引发众怒的案例。这种“特权”思维明显是对公共利益的叫板和侵犯,也是对政府形象的亵渎和损毁,在这个倡导公平正义的公民社会,自然会招致强烈社会情绪。
如今,甘肃取消O牌车这种自觉规范权力、与公众利益保持一致的心态和作为,可以说,对于全省上下各级政府部门都将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效果。这既维护了自身公信,同时,也有利于其树立法律权威,舒缓社会情绪,创造社会和谐。而对老百姓来说,O号牌改民用牌,首先表明了政府与公众打成一片的公仆心态。其次,将O牌车全部推向社会,与民共享。这就充分体现了公共资源的公共属性,更加折射出政府更为先进的服务理念。
当然,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取消O牌车并非政府的最终目的,清除特权车背后的“特权异化”才是根本。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取消O牌的做法更具一种抛砖引玉的功效,此举也预示着,政府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方,未来会加大力度督促各级官员摒弃“特权”思维,体现公仆本色,从而在各个环节逐步退出与民争利的领域。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政府消除特权的本意不能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比如,需要防止一些地方、部门用另一种车牌或标志来代替O车牌,虽无特权之名却行特权之实。此外,强化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尤其是有效地引入民众监督才是抑制特权反复的根本之策。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