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精神是什么?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还是霸得蛮、耐得烦?当代中国需要湖湘精神吗?本期节目历史学者谭伯牛、杂文家鄢烈山、作家何不为、特约评论员十年砍柴做客探讨。 【视频】 【专题】
大雪封山:谢谢何不为先生,三位来自湖南的人阐释了他们对湖湘精神的理解。那么,作为我们的邻居,旁观者清,来自湖北的鄢烈山先生,请您说一说,怎么看湖南人身上所谓的湖湘精神?
鄢烈山:这个话说来很长。
主持人:不怕长。
鄢烈山:湖南湖北都有湖字,湖北省会原是武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一直到上海都是楚,是后来战国时候的楚国,湖南最能代表楚文化精神。说到这个话题很长,往远了说是南方和北方,最早是中原一带明于礼义,教育在人心,对人的本性缺乏了解,这是对中原文化的一个评价。江南这一带在北方人看来是蛮子,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是有区别的,北方的图腾是龙,南方的图腾是鸟,是凤凰,是代表南方的鸟。有人说过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区别,南方文化是比较激烈的,北方文化讲温文恭候。所以,到近现代,同盟会的三块地方里面,江浙一带,再就是广东的 汪精卫,再就是湖南的,湖南里面大家最佩服的是宋教仁这些人,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最值得钦佩的人,这是从南方北方的区别来讲湖湘文化。
那么,具体讲到湖湘文化,如果大学一定要有一个校训的话,湖南概括的湖湘精神比较好,即:“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虽然不是那么好记,但每个字都很有份量。好过广东的“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九个字的广东精神。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良心,不是忠于领袖,不是这个“忠”,湖南人有担当,包括 曾国藩这些人都是很有担当的,求是,图强,湖南精神概括得非常好。
大雪封山:谢谢鄢老师。其实,“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这四个字是去年12月征集的湖湘精神,鄢老师对湖湘精神表示了一个肯定。但是,在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守旧与创新的精神在湖南人身上有很大的体现,谭老师,你身上有这种矛盾的统一吗?你身上有创新和守旧的气质在里面吗?
谭伯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也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现象。譬如说,以前经常讲湖南人的精神是霸得蛮,耐得烦。先不说耐得烦,只说霸蛮。霸蛮是可以做好事霸蛮,也可以做坏事霸蛮,霸蛮是中性的,说这个人有力量坚持。但是,他是往左还是往右,力量用上是用在哪边,往哪边走得更远。那么,在晚清那会儿,当时我们知道唯心就是从湖南开始搞的,是全国首批,也是试点省份。很简单,他就是全国最开放、最前卫、最先进的地区。可是,在对待自由经济、自由商业,对待传教、中外交通方面,湖南又是全中国最顽固的省份,当时美国耶鲁基督教的年轻学生要到中国来传教,导师就问他们要去中国的哪个省?他说,我们要去湖南省。为什么?因为,传教人士有一种敬道的传教精神,湖南人最保守,我们就要去那个地方。当然,他们还是有成果。比如,现在的湘雅医院、雅礼中学、雅礼学会,一直到现在都留在这里,都是当时耶鲁的学生到湖南来做成的。所以,这两个精神,又保守,又前卫,完全可以集中在一个省份表现出来,这种矛盾性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