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精神是什么?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还是霸得蛮、耐得烦?当代中国需要湖湘精神吗?本期节目历史学者谭伯牛、杂文家鄢烈山、作家何不为、特约评论员十年砍柴做客探讨。 【视频】 【专题】
大雪封山:在网上有一种说法,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湖南人的历史。蔡元培先生写了《湖南人的矛盾》,杨度先生也写了《湖南少年歌》,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也写了湖南人的奋斗精神在里面,各位嘉宾认为,当代湖南人还有没有这种精神?十年砍柴老师。
十年砍柴:你本来就是一个消费型社会或者说现代社会,普遍地想吃苦的程度可能比祖辈差一点,这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人,这是一个大趋势。因为,他没有必要那样吃苦了,他的条件更好了。我们承认这一点以外,再来讲哪一个地方的人有没有这种精神,我想不好定这个判断,因为每个人都要有奋斗的精神。因为,他要生活,必然是要去打拼的嘛,这是环境决定的。所以,为什么山地人会比平原人多那么一点霸蛮精神或者奋斗精神?就是这样。在益阳人看来,宝庆府的人就认死理,倔,与湖区比是有这么一点。所以,我想这与地理环境也有一点关系。现在有人说,湖南人整天搞娱乐。我说,不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所谓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不一定说是我去打仗,不一定说是去做官,在这个年代要创新,搞一档节目,别人搞不出来,你就琢磨出一台超女,让全中国少男少女如醉如痴,这就是奋斗导致的,因为你在琢磨事儿。然后,搞经济、做学问,或者做调查记者,罗昌平是很典型的,10年举报一个部级干部,这也算是一个奋斗,一种血性,我想就在这里头吧。那么,我觉得湖南人这种精神并没有丢失。
鄢烈山:我说这种环境并不是特别重要。比如说,以湖南卫视为例。为什么湖南这块地方能做这么好的节目呢?他又没有后台,央视的对手就是湖南,湖南人搞各种创新,先搞一个超级女声,总是在折腾,一定要在上星卫视里面分一杯羹,这一点我特别佩服。那么,还有全中国公认的科学家袁隆平先生,这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还有一个标杆性的人物是湖南卫视的老魏。
大雪封山:因为,他们代表了现代湖南人的拼搏精神。
谭伯牛:他们能不能维持或者发展下去,要先开始研究最开始出现的一波湖南人,湖南开发得比较晚,一直到明代晚期才进入发展地区,以前一直是荒僻落后的地方。然后,到清代突然来了么一波,基本上100年以内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湖南的,从曾左到毛刘这一代,这确实也是,包括民国也有很多重要的湖南籍人士。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突然集体在短时间内爆发?除了一般的 风水说法之外,我认为还会有一些别的原因。我认为,当时的礼学在湖南的传播很重要,礼学不仅仅是大家平时一般以为的很负面、很消极的东西。我个人认为礼学对于个人的修养,对于个人的训练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其实,他是一种日常的训练和磨炼自己的功夫。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高班,以前古人没有,就靠礼学,靠礼学同治,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最终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或者境界上能提高多少?我不太知道。但是,他对于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非常有规律,做事情非常坚韧不拔是绝对有帮助的。像 曾国藩每天一定要做完多少事才睡觉,不管有什么例外的事情进来,也要把手头的功课做完,不仅仅是空虚的功课,还包括写信、读书、教子,这些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那么,他年复一年这样做下来,每天要做这么多的功课,时间久了,他做很多事情就比别人有更强的抗压能力。那么,在礼学的氛围下,还有互相鼓励,“英雄主义的胆照”也是绝对有的,理想主义的成份也是有的。所谓保守主义的根本本质是他坚信一种理想,没有理想是不会成为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不承认一定要坚守一种东西的,我们要分清楚这一点。
那么,在这样一些背景和条件下,对于产生那一波湖南人的高潮是有帮助的。可是,在之后最近的五六十年、六七十年,孕育当时那一波湖南人的高潮有没有?我是质疑的,看起来是不乐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