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凤凰古城收“进城费”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昨天有消息,称凤凰古城由景区管理方和凤凰县政府各占51%和49%的股份,古城收费也被称为“公私合谋”的“占山为王”,发起收费的景区经营方也成了游客和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但全国人大代表、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表示,收费其实不是他的公司发起的,并表示“错就错在一开始没有收费”。(4月16日《广州日报》)
好像为了平息收费带来的舆论压力,凤凰古城官方微博和负责旅游开发的公司相继回应质疑。但无论辩解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都难以抵消公众的抵触情绪。如果他们的理由成立的话,连大型超市都可以收取进门费:他们不是为进入超市的消费者提供了冷暖空调了吗?不是提供洁净的购物环境了吗?不是提供电梯了吗?
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说,错就错在一开始没有收费,笔者并不以为然。当初,凤凰古城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只有两万人,如果那时候开始收取“进城费”,恐怕这个收费项目早就夭折了,哪里还有今天的大讨论?现在,游客接近七百万,凤凰古城成了真正的“凤凰”,难免一阔脸就变,不能游客当回事了。叶文智说,远方的游客花上千元买飞机票来凤凰,还怕他们不愿买148元的门票吗?看来,他们理直气壮的原因,莫过于大家对凤凰古城的信赖和好感。
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良性发展,当然要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回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正常的思维为,用旅游拉动相关产业链条,想方设法地用“门票经济”谋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景区收费或有道理,但凤凰古城是个特殊的景区,里面有常住居民,古色古香的建筑是居民的不动产,与收费何干?凤凰古城收费难逃“圈地收钱”的嫌疑。再者,像西湖这样免费的景区并不少,叶文智“凤凰与西湖不具可比性”的说辞,说服不了公众。
身为游客,几乎无一例外地反对这种收费,这恐怕说明凤凰古城收费的可行性要打折扣。窃以为,如果真要论对错,错的倒不是凤凰古城,而应该是捧红凤凰古城的游客。如今,人家是翅膀硬了,坚持要收费,游客只能是菜板上的鱼肉,又能如何?(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