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迟来的问责也别“忽悠”了公众

时间:2013-03-28 23:33:28   作者:

  2012年11月24日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城县境内连续发生3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六盘水市研究决定,对市安监局局长蔡军、水城县县长王尔彬、盘县县长邓志宏立案并给予行政记过处分。此外,还对3起事故其他多名责任人启动行政问责和司法程序。(3月18 新华社)

  事发2012年,现予以事故责任人相应处罚。其一,大家或许跟笔者一样疑惑:这程序是不是走得太久了?其二,官员因过失或未履行相关职责受到“高调”问责,被立案并给予行政撤职处分,或留党察看,或免职处理,或予以刑事拘留等等,这大可不为过,甚无关注焦点。

  然而,笔者要提的事:官员被“高调”问责而撤职,随后又被不经意地发现低调复出,沿着出事到问责,悄然复出到被发现,这无不刺痛公众神经,引发围观热议。

  试看,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后被问责的众官员、西丰警察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中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要人员等等的复出,且复出“悄悄地进行,打枪的不要”般鬼鬼祟祟方式,使得人们对政府问题官员问责惩治机制执行落实与否滋生疑惑,政府公信受到质疑,更感到自己的信任被“悄然”背后隐藏的“复出符合相关规定”“忽悠”。

  从官员沿着出事→问责→冷却→悄然复出→被发现→舆论哗然→解释复出符合规定→不了了之,或个别新的任命被撤销,这一路不算完美但也惊无险的“狂奔”。民众对蛰伏不久即复出的官员虽然颇多微辞,无奈被一句“复出符合相关规定”回应给噎得无话可说。

  不得不呼吁,公众信任不容“悄然”来“忽悠”。即使按照组织程序操作,类似事件都仍有必要公之于众,作出必要的充分解释,让公众看真切,以努力争取赢得人们的认同,避免“悄然复出”给人的不可告人感,消除众人动官必疑的条件反射,真正“重塑政府公信力”。

  所以,贵州六盘水多名官员因煤矿事故频发被问责姑且值得肯定,但其问责官员的后续事宜我们不防拭目以待。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