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华西村的打造者、原党委书记吴仁宝逝世,这个“中国最富裕农村”所标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将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40余载的吴仁宝,本周一因肺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5岁。昨天,数千名村民手戴黑纱、别着白花,聚集在平时用来举行村民大会的礼堂参与追悼会,送吴仁宝最后一程。
据媒体报道,中国新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副总理回良玉,以及中共老一辈领导人的后代,如毛泽东长女和华国锋家属都送上了花圈吊唁。
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在中国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在已大步朝市场经济迈进的中国,华西村是极少仍遵照集体经济模式运营,根据社会主义分享财富的村庄。
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还在倡导“农村学大寨”,吴仁宝便已领导华西村民搞工业,办五金厂。目前,由村委会设立的江苏华西集团公司旗下已拥有约100家企业,涉及业务广泛,即有生产钢铁、有色金属、香烟,也发展房地产、酒店等。
华西村村民除了在企业里工作领得薪金外,也都分有华西集团的股权。虽然这个股权不得转让或兑现,但村民可利用股金“兑换”买房、买车。
据当地干部透露,华西村企业2011年的销售总额就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00.6亿新元),村民人均收入逾8.8万元。当地村民每人分有一套别墅、每家拥有数辆轿车的现象,让涌往当地参观的国内外游客啧啧称奇。前年底,华西村更迎来了一栋高328米的豪华酒店,酒店内一座价值3亿元、重一吨的金牛毫不掩饰地向外界展示了华西村的财力。
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运行典范,华西村早已成为中共党员和干部考察的“必到地”之一,而曾经誓言要“把乌托邦变成现实”、“把共产主义做个全国人民看”的吴仁宝也成了干部的导师。可是在现代中国社会里,华西村这样的模式已没有太大参照性。
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只要华西村的经济能够顺利转型,由主要依赖传统工业升级至高端产业,这个模式就不至于崩盘。他说,“集体经济的关键就是利益。只要能确保村民继续分得利益,这个模式就能持续。”
然而要再复制一个华西村,几乎没有可能。姚监复指出,早年国营企业还没有改革、无法适应市场,华西村和河南南街村等设立的乡镇企业这才有机会利用价格双轨制度的缺陷发展起来。其中,有部分是通过“说不清的关系”以低价购得国企商品,然后再以高价卖出,赚取利润。
姚监复说:“这都是特殊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村庄,在本省里也没有几个同样的类型。(这类村庄)没有推广价值。”
此外,华西村的传奇也不无争议。特别是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人与人之间似乎并非真的那么平等。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日前刊登的英语社评就指,有舆论质疑吴仁宝的家属靠裙带关系占据村内企业领导职位。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于2003年从父亲手中接棒成为党委书记也被批是不民主的家族政治。这些指责一直遭到华西村干部的强烈否认。
另外也有报道指华西村实际上只有那数千名村民能分得别墅轿车,外来务工人员则无法享受这些福利。有分析质疑,通过“剥削”外来务工人员换取发展的经济模式未必能持续,成功只是个幻象。
但在姚监复看来,能够为华西村开辟一条独到的致富之路,吴仁宝本身已是个传奇,是个“少有的中国特色基层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