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兰州兴起“租客”一族:能租就不买 不做各种奴

时间:2012-11-28 09:38:22   作者:


 

能租就不买 不做各种奴

兰州兴起“租客”一族

  速读

  刘小姐是一名外企职员,经常代表公司出席商业活动。可大学毕业不久的她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高档的西服、手包,于是选择了东部市场附近的一家专门经营租赁奢侈手包服饰的店铺。

  都市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让一些年轻人热衷起“不求一生拥有,只求曾经享有”的“租生活。

  过去,我们租房、租影碟;现在,很多人面试时租职业装,合租房子时租家电,旅行时租相机,开一辆租来的轿车,去书屋租一本畅销小说,穿着租来的服装去参加宴会……“租客一族”的生活正悄然流行。

  “租客”们用租赁的方式过着简单而又时尚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论是无奈选择还是心头之好,租赁已成年轻人的普遍生活方式。在兰州,也存在不少什么都想租的“哈租族”,继“月光族”之后,80后群体又出现了“哈租族”的群体,其中多数为年轻人。这个群体普遍的生活观念都认为“过得越好,挣得越多”,并且在耐用品消费上奉行“能租就租,租不了再买”的态度。他们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呢?记者刘婷

  年轻一族

  享受租赁生活

  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老一辈儿的生活观念明显有所不同,享受眼前才是关键。“租客”刘小姐告诉记者,在物价高工资低的情况下,她只好选择租赁——负担不重,压力不大,最关键的是不满意随时更换!租书、租房,甚至租衣服、包、首饰。在“租客”们的眼里,他们不用再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就可以享受时尚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面对靠租赁潇洒度日的“租客”们,不少年轻市民表示理解,但部分年长者则认为这样的心态实属不该。刘小姐的母亲王女士说起女儿的“租客生活”是忧心忡忡。王女士说,生活本来就是图个安定。租来租去什么时候才是头啊,你用得再滋润,最终也还是别人的。

  物价高涨,

  租来面子省下票子

  “不求一生拥有,只求曾经享有。”这句话已成为“哈租客”的代名词。在物价高涨的今天,“变买为租”悄然流行。据了解,“租客们”一般在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三高”人群中出现,他们的普遍看法是:经济发展的终极意义在于提高生活水平,工作挣钱是为了改善生活,但是生活的全部并不都是挣钱,也要学会享受,享受更要冲锋在前,绝对不能为远期目标降低现有生活品质。

  都市“租客”和“月光族”的共同点在于尚享受,富有消费意识。不同点在于,前者更加有经济头脑,消费更趋理性。

  其中“租客”一员姚小姐是一家外企的中层骨干,曾邀请几位朋友到她的房子里聚餐。家里整体呈现一派简装风格,豪华的音响、柔软的沙发……家里的布置让在座的朋友羡慕不已,但她说,其实没有花多少钱,别以为东西是新的就都是买回来的,其实都是租的。起初还比较担心这样会不会不太靠谱。但几个月下来发现既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花费又不会超过支出能力。

  “生活用品能租则租,

  尽量不花钱买”

  “我是2010年7月份毕业的,当时和两个女同学一起在市区租房住。”毕业于农业大学的高梓表示,一个月房租1500元,加上水、电、网费,每人每月分摊500元左右。“刚毕业,我们的工资都不高。一个月还不到2000元,交完住房费用就所剩无几了。”

  “生活教会我怎么精打细算。”高梓向记者讲起自己的“生活哲学”:房子是合租的,和男朋友出去玩的车是租的,一个单反相机上万元,与其买还不如租,甚至就连有些聚会的衣服是租的……读大学时,很多东西只用一次也买新的,花了很多冤枉钱。算算账,远不如租划算。而现在,我需要用什么,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索,看看能不能租得到。”眼前的高梓,俨然一副精打细算的精明样,23岁的她说起生活经那是一套一套的。生活用品能租则租,尽量不花钱买成了高梓和室友的花钱律令。对于被定义为“哈租族”,高梓显得很乐意。

  “我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这是一项花费很大的运动,早些年购买帐篷、睡袋这些基本的装备已经花了不少钱。”30岁的周先生说。后来他在朋友的推荐下认识了“易租网”这样的几家租赁网站,比如在网上租一个防潮垫,每天租金5元左右,价格让人容易接受。现在周先生每次出去旅游,运动装备多半是租来的。

  在兰州某珠宝公司上班的小凡,说起自己最大的爱好,那就是玩数码产品,为此也花了不少钱。“现在我都不买了,都去租。”小凡说:“都说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但我们永远跟不上它们更新换代的速度。现在就只有租,反而还为我省了不少工资,并且每次都能用上最新款的单反相机,何乐而不为呢。”

  “周末宠物”

  租得也不错

  “最近有节目组来租宠物,就为了做节目。”20日上午,记者询问在宠物市场开宠物店的陈女士,可否租宠物时,这个话题让陈女士不带思考地打开了话匣子。

  “每天都会租出去几只宠物。有电视台来租去录节目,要么就是为了表演效果,居然还有人来租去度周末。有些人租去养,养的日子长了有感情了就会买去。我们这边因为租赁而最后卖出去的宠物已达20只。”陈女士说起生意已经乐得合不拢嘴。


 

男白领

  宁愿租房不买房

  在某广告公司上班的赵先生工作快满5年了,尽管他自称已有实力买房买车,可他并不愿意买房,也不愿意买车。“父母多次提出要给我买房,但都被我拒绝了。”小赵说,他也去看过房子,位置稍微好点,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算下来要40多万,就这还单单只是首付,就要花光父母的积蓄,每个月自己还要负担近2000元的房贷。而他现在租房,每个月的房租是1000元,而且还能存下一笔不小的积蓄。周围买房子的朋友,买房后每天都在为房贷烦。如果自己买了房,也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现在租房子,我过得更快乐。”小赵说,如果买了房,就得一直住在一个地方。现在自己租房,随时都可以搬家,想在哪个区住都可以,生活更自由。

  原来小赵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天南海北地旅游,将来工作也有可能会到其他城市,所以暂时不买房,并且也不愿意把辛苦挣来的钱都交给房产商。“其实租房也挺不错的。”小赵说,不用自己花钱费心思装修,而且将来想走就走。“后来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居然还不少,并且还挺靠谱,我觉得我活得就挺乐的。

  而且我身边像我一样的人越来越多。既有“80后”一代,也不乏30多岁、甚至40多岁的单身贵族和丁克家庭;既有公司白领、自由职业者,还有小企业创业者等人群。”

  与普通租房客不同的是,“租客”对于装修的要求非常简单,几乎不要求精装,内室装修越简洁越好,而且倡导使用二手用品。赵先生认为他们倡导的就是环保的居住环境,越简单、越自然越好。因此,租房时,对室内装修精良程度不做过多要求。并且房内家具多使用二手家电,尽量避免购买新的家居用品,如电视机、洗衣机等。因为他们经常外出旅游,为了避免每次搬家产生的大量生活废弃品,损害环境,也让自己随时保持轻装上阵。

  活动主持人

  租服装赶场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过着这种“租生活”的人比比皆是,周凯就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哈租客”,他平时赶场做一些活动主持,置装费较高,起初是用买来的,每个月服装花费数千元,有些承受不了。后来他通过网络,租到了衣服、鞋子等各种物品,节约了一大笔费用。从此他就爱上了“租生活”,不过,周凯并不认同房子也有必要长期租赁。他表示,容易过时的时尚消费品,临时租赁自然划算;房子具有财产增值、保值功能,长远来看还是购买更划算,多掏那些租金是万万不划算的。

  为此周凯提醒,网上交易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他曾经租过一套衣服,归还时对方发现上面有一条裂缝,要求他赔偿,虽然他肯定这不是自己造成的,但也确实是因为租用时自己没有仔细查看,后来只好赔钱。所以在和对方签订租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看看是否完好无损,功能是否齐全,有没有瑕疵,千万不要嫌麻烦。最好写在合同上,或者拍照以留作证据。

  租客市场冷热不均

  “好生活租出来”,除了通过租赁布置居室,汽车、珠宝等奢侈品,“租客”们也通过租赁进行消费,而随着这一群体的壮大,商家也越来越不能忽

  视这一群体消费的趋势。位于二手市场的某租赁老板告诉记者,别看这些东西是二手的,但是对于那些家不在兰州本地的上班族们。一时半会又买不起房子,合租的房子里一些家具都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记者走访了几家房屋中介,几乎每家的墙上都是满当当的租房信息。静宁路上一家房屋中介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房子走得很快,挂几天就租出去了。

  与房屋中介火爆生意相比,饰品、玩具租赁的生意就显得有些“冷”。位于东部市场附近的一家饰品店,去年推出名牌头饰首饰出租业务,可是没做多久,就不愿再经营了。

  采访中,店主告诉记者,租了几次后,饰品的品相变差,不论租还是卖,都无人问津,有时连成本都没保住。与之类似的还有玩具出租行业。租过玩具的秦女士颇有感慨地说,小孩子玩东西都是往坏里整,很多时候反而要赔钱给租赁店老板。如此一来,玩具租赁生意日渐惨淡。

  “租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哈租族”的群体其实很庞大,“‘哈租族’成员基本是年轻的80后、90后。他们懂得享受,但又缺乏长久打算,热衷租生活用品是他们在经济压力下的理性选择。既时尚新潮,又经济实惠。这算是“哈租族”积极的一面。通过调查,记者发现虽然目前已有大部分人开始接受并且流行这样的租赁生活,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拒绝租赁,认为这样的生活还是有些不靠谱,站在“哈租族”左边的是理性与时尚,右边的是浮躁与跟风。

  但是自由选择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生活方式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年轻人容易因赶潮流而盲目跟风,从而缺乏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租赁起初形成跟风的心态,就容易没有个人主见,就会显得很浮躁,自然容易出问题。”所以,专家认为,年轻人做哈租族,还要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才行。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