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电工头”王抒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

时间:2012-11-15 09:46:18   作者:
推荐阅读

王抒祥

  ●连续参加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十八次代表大会,感触最深的是党心中有群众。尤其是十八大,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力诠释,归根结底,责任是最重要的。

  ●企业是国家的公民之一,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更多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

  ●报告说党和群众血肉相连。国企犹是。国企创造价值,同时也要和老百姓加深情感联系,用心做、真心说,更要学会用百姓听得懂的、乐于接受的语境说,消除了误会,才能更好的服务。

  四川新闻网北京11月14日讯(本网特派记者 简文敏 张燕)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王抒祥跨越了自己履职生涯中最不平凡的五年,也从火电大省山西来到水电大省四川,“不变的是,我还是电工,从农电工到电工头,我这辈子估计都会和电打交道了。”王抒祥的语气里全然没有调侃,反而透着豪迈。让王抒祥感到自豪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作为一个电力口的基层工作者,自己能连续两次成为全国党代会的代表,履职建言、选举投票,“这是人生之幸事!”

  11月13日,北京阳光灿烂,四川代表团驻地内,十八大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跟我们聊起了作为一个基层“电工头”的报告心得,聊起了作为四川电网CEO的“责任意识”,聊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川电解读。

  王抒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更多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

  谈报告:全面建成小康≠平均建成小康

  “报告中与‘民’字相关的词汇频繁闪现,这表明了在未来工作中,党把民生大计放在头等位置。”在十八大工作报告中,令王抒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人为本”四个字。他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不断深化,以人为本成为核心立场,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而且,强调的是各阶层老百姓的福祉,强调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和区域之间的平衡。”王抒祥特别在报告上做了旁批:全面建成小康不是平均建成小康!不是一个地方高很多、一个地方低很多,取个平均数,而是包括所有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都要实现小康,这是历史的一大步!过去五年,四川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彝区三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极大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来自电力系统的一名党代表,王抒祥感受深刻,他说:“电力连着千家万户,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

  谈责任:全面小康需要人格更加饱满的“企业公民”

  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王抒祥认为电力人、电力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担当。“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论述很全面、很深刻。我理解啊,我们电力多年来提出的‘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也是对这24个字的电力诠释,归根结底,责任是最重要的。诚信、创新、奉献其实都是一种责任。负责,才能全力地为实现目标奋斗!”王抒祥表示,企业是国家的公民之一,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四川电力更要努力成为一个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

  “川电是一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型国企,下一步我们要如何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要承担怎么样的一个责任,这个问题不停在我脑袋里打转。”王抒祥说,思考最多的是作为一个电网企业,对客户承担什么责任,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国有资产、国家监管部门承担什么责任,对员工负什么样的责任?

  对国家负责 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几个责任并不矛盾的。”对国家要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化管理,强化对投入产出的分析,强化市场开拓,当然还有强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不断加强管理,不断去创新,不断去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这样子,企业才能够有活力,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才有钱可赚,有钱可赚,才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对国家,国有企业必须履行的一个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小康社会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强盛国力的支撑,这其中,国企应该是脊梁、是支柱。”王抒祥如是说。

  对社会负责 诚信服务绿色发展

  那么对于社会,电力企业更多的有其公用性质。“必须是公开透明的,你的成本监管,你的市场,你的价格监管必须得公开透明。你对社会要有最起码的诚信,你不能卖东西缺斤短两。”王抒祥举例:卖电也可能缺斤短两,你的电表跳慢跳快,如果不准确,就存在问题,这是不是也相当于奸商啊?所以说,电力企业要通过不断完善,对社会对客户可靠供电、诚信供电。对客户要千方百计的服好务,客户没有大小,都是尊贵的,都要用心的服务,这是对客户的责任,让客户时刻都能最便捷最安全最高效的用电,这是最基本的责任。

  除了提供产品,提供服务,电力企业还承担着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这都是造福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电,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各行各业,所以它的延伸面很大,开发清洁能源、架设高效节能线损最低的输送网络、倡导并帮助用电户学会科学、节能的用电规划,这也是对社会负责的应有之义。

  对员工负责 关爱员工感恩社会

  那么,对员工呢?电力企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行业,电企员工是电企与社会对接的千万个窗口。王抒祥认为,企业对员工也有服务和管理双重的责任。“对我们的员工,首先是要关爱,不管是福利待遇、收入水平,不管他的价值取向,还是他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方方面面都要去关心他,电力企业的成绩都来自于员工的创造,所以企业不仅要感恩社会,也要感恩员工。”另一方面,王抒祥特别看重员工的诚信:对企业诚信、对客户诚信。好比一个抄表员,原本是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但个别人居然可以把它抄出权力来:比如因为个人利益,将工业用电抄成居民用电,损失的却是国家,带来的是对其它用户的不公平、不负责,“这种权力寻租,必须坚决查处,必须杜绝!”王抒祥说:“这是最最起码的要求,我们是国企,员工对企业不诚信,就是对国有资产、对国家对人民的不负责!”

  责任是一种力量,不仅推动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更将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如王抒祥所说,优秀的企业,更应该是优秀的企业公民。

  谈川电:做中国脊梁撑四川崛起

  大会即将闭幕,王抒祥已经确定了回程。谈到对大会精神的贯彻和践行,王抒祥陷入良久的思考。他说,一个“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将把自身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棋局中,敢于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并努力实践。

  要建一张智能的四川电网

  作为电网创新的重要内容,王抒祥说四川电力公司下一步将大力推广智能电表、电动汽车、电力光纤到户的智能小区,让百姓生活更便捷、更环保、更多彩。

  所谓智能电网,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在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她必须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具有各类电源接入、送出的适应能力及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用户多样化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安全、可靠、优质、清洁、高效、互动的电力供应。智能电网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电力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建设智能电网,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像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接入、消纳和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适应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听起来很遥远……”面对记者提问,王抒祥微笑着反问:“电表不陌生吧,您家有没有装智能电表呢?”“有”“那么,其实你已经在接触一部分智能电网了。”王抒祥介绍,智能电表之所以智能,在于它可以双向计费,举个例子:比如北京今天阳光很好,你家窗外挂了两张太阳能板,那么白天的时候你可以用太阳能集电、如果自己不使用,可以送到智能电网上进行交易,卖出高价钱;晚上电价低的时候,你又可以从网上买电,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很好地为用户节约了经济。“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智能呢?”王抒祥幽默地反问。

  “十八大报告中对创新驱动做了重要论述,放在电网建设,重点就是强网、智网。”王抒祥介绍,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我们经常讲的智慧地球建设一样,要依靠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核心是更安全、更坚强、更经济、更环保;服务创新的核心是更便捷;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效益和效率。“坚强”与“智能”是现代电网的两个基本发展要求,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将按照“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变革途径,变革管理模式,致力于创新型企业的建设。

  要建一张有爱的四川电网

  “要建一张充满爱心、充满人性关爱的电网。”王抒祥说,一直以来,四川电力都在努力用更多爱心回报社会。比如最简单的“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为什么要建这个,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多,我们一个央企必须有一些切入点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因为毕竟你的利润来自于社会,就应该回报社会。再比如从四川的“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新都桥很美,是摄影家的天堂,我们就从这里起点,建立了一条上千公里的电网工程,来解决石渠藏区的用电问题。投入13000多名电力工人,穿越最低3600、最高4600的超高海拔,总投资32.15亿元,全长1015公里,穿越6座4500米以上雪山,美丽的新都桥和太阳部落石渠县之间架起了亘古以来第一根电力传输线,遥远的甘孜州北部与四川电网主网从此相联,解决了甘孜州北部石渠等县的长期用电盲点。有了电,老百姓照明就告别酥油灯,取暖做饭告别了烧牛粪,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有了电,老百姓也开始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可以看电视、上网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有了电,孩子能在电灯下学习。“这就是我理解的有爱,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事实上,新甘石工程建成后,还逐步解决了甘孜州水电开发的送出问题,使甘孜州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全州经济快速发展。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畜产品资源和藏医得到开发利用。甘孜州的工业可以掀开新的一页,这个工程投运以后,也引到一些企业到当地投资,四川藏区跨越式发展有了新引擎。

  “这还远远不够”王抒祥说,回去以后,要在过去“地震灾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老三区的扶贫投入基础上,继续加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新三区的投入和建设。第一是电网的建设要向这些方面倾斜;第二个是从管理上、技术上对这些地区采取帮扶,对口援建,对口支持,这个机制是学习汶川地震对口援建的成功经验,实施人才帮扶、管理帮扶、技术帮扶,只有这样,才能建好、用好、管好;第三是投入,川电已经规划用192个亿,2015年实现四川藏区电送得出,各族人民都用上电,招商引资的企业都能用上电;而对贫困地区,王抒祥建议国家给予一些政策支持,包括电价,高电价支撑不了它的工业发展,如果可以实施政策倾斜、富帮穷,效果会很好。

  要建一张和老百姓感情亲密的四川电网

  对于多年来央企和社会的功能价值关系日渐紧密、情感联系却生硬疏远的现象,王抒祥有着深深的忧虑。“四川老百姓的包容性很强,但我们和百姓之间还是难免有一些不理解,感情无法亲密起来。”王抒祥说,如何结合四川实际,让老百姓和电力企业之间建立更亲密的沟通和交流,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亲密起来?王抒祥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好比谈恋爱。”谈恋爱,首先是要相互了解,要表达。过去,大家互相之间都有误会,一方面社会公众误会我们是不是挣了很多钱,是不是衙门啊,电老虎啊,是不是为富不仁啊?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觉得很委屈,为国家创造很多价值、为社会做了不少事情,其实我们自己很辛苦,但社会却还不理解。“归根结底,除了我们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改善,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确实不擅于与百姓和用户交流。”王抒祥总结,经历了一个“不说--不会说--学习说”的过程。现在电企还多数处在“不会说”的阶段,要嘛说得生硬,让人民感觉颐指气使、高高在上;要嘛说得太专业、太技术化,不利于理解。大家看到的电力企业,总是光鲜靓丽的一面,漂亮的营业厅、穿着制服带着蝴蝶结的服务员,其实电力90%的工人都在偏远、艰苦的地方作业,架设网线、维护安全、运维管理。你看我,满脸的沟壑,就是这大多数电力人的缩影。再比如电磁有没有辐射?这个问题网上网下炒的热火朝天,但我们自己却鲜少出来回答,“其实可以用科学的、理直气壮地回答,既消除公众的疑虑又回击了各种谣言。”

  “十八大报告强调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电力企业要和老百姓亲密起来,就要用心做事、用心服务、用心沟通。”王抒祥有感而发。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