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学界早有共识:它们善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由于身段灵活,它们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因为其在地性质,它们构成社区的核心之一,确保社区的向心力;同样因为其本土性,它们不会随着经济景气的转变而随意外移。因此,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各国经济都有不小的意义。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出席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80周年晚宴致辞时,重申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并承诺要帮助本地中小企业适应制造业发生的深刻变化,让制造业继续作为新加坡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柱。中小企业指年营业额少于1亿元,或雇用低于200人的企业。根据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的数据,中小企业占本地18万个商业单位的99.2%,所雇用的员工占总劳动人口的65%。它们的兴衰,无疑将对新加坡经济前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至今仍然没有超越建国初期的模式——引用外资来促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套模式虽然还继续发挥作用,其副作用也日益明显。随着国际经济周期的缩短,新加坡经济无法幸免于外部环境的大起大落,就业市场因而不时都遭遇冲击,社会的安定自然受池鱼之殃。中小企业在这样的模式里,仅被赋予跨国企业供应商的配角地位,难有太大的发挥余地,因而也无法建立自主性。
此外,大量财雄势大的政联企业的存在,也一定程度地遏制了民间中小企业的壮大。前者对资金与人力的需求,必然对后者产生排挤效应。政联企业固然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但凭借其规模优势,容易对同行的中小企业形成不公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本地市场里能杀出重围,茁壮发展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更多是继续扮演产业链低端的角色,难以为经济做出较大的贡献。
诚如李总理所说,政府不能保证所有的企业都能成功——这也不是政府该有的责任——可是为本地中小企业营造更友善的环境,却并非不可为。最具体的例子,莫过于职总平价超市日前宣布,要帮助下游约1000家供应商减低营运成本、加速现金流动、提高业务知识以及推广本地的产品。为期一年的措施从下个月开始,职总平价将把付款时间,从目前的到货60天后付款,缩短为最多30天,以加速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动。其他在本地有业务的政联企业,不妨也参考职总平价的做法。
在政策面协助中小企业,政府同样大有可为。以外劳为例,去年的大选表明,人口政策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政府收紧政策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严重依赖廉价外来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日前警告,中小企业面临本地劳动力短缺,及外来劳动力受限的双重挤压,已经开始缩小规模,或在考虑外迁或关闭运作。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昨天表示,收紧外劳政策只是减低增长率,换句话说,外劳供应仍然在增加。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患上外劳瘾,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与经济结构的优化,终究不是长远之道。中小企业依赖廉价外劳,无非出于成本考量,如果能够协助它们降低成本,或许有助于缓解问题。高昂的租金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在工资上精打细算,作为最大的地主与“房东”,政府有必要针对本地企业推出优惠政策,让它们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租金成本,用在能吸引本地人的薪金上面,借此让它们也戒掉外劳瘾。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全国对话,目的在凝聚国人对未来新加坡该如何的共识。在全球变化越来越剧烈的当下,新加坡必须在各方面寻求突破,这也包括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模式的转变。聚焦支持培养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让它们有朝一日能壮大为拥有自主技术与特长、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能增强新加坡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这需要长时间来达成,因而更要求政府尽快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