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海石子:为兰州市民食品安全把好关

时间:2012-09-25 09:56:50   作者:

近日召开的“兰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动员会”上传来好消息,兰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完成前期工作,将于11月1日开始试运行。据悉,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正式运行后,消费者可凭小票的追溯码,通过网络、电话、手机和查询机等多种方式,依次查找到肉菜的零售商、批发商、屠宰企业、肉菜来源地等信息;肉菜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市级管理平台,在第一时间锁定源头、追踪流向,依法处置,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见《兰州日报》9月23日《凭借一张“小票”能查肉菜流通全过程》)。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是商务部的“一号工程”,兰州市2011年被确定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可以说,在整个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立,毫无疑问是一剂安抚民心的良药。当人们把刚从超市里买来的食品在“溯源”查询机上一刷,显示屏上所出现的关于产品生产的一系列信息确实能让人们放下心来,也为我们的菜篮子加上一道“安全锁”。

  今年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就让流通追溯体系大显身手,也让消费者们对这项新政策有了更多信心。事件发生之后,职能部门正是通过层层追溯,很快找到了涉事“瘦肉精”的发源地。但它作为媒介工具,只能发挥传递信息的功效,并不能辨别信息的真伪。如果一些农药残留检测、防疫记录等关键信息上都是由企业自己提供的“未检出”“不使用农药”等信息,那么其信息的真实性就有待考证。

  纵观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难看出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最大漏洞恰恰就在生产源头,如果从源头下来的东西就有问题,那么即便信息传递平台建得再好也是于事无补。据了解,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属于分段监管,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也往往存在分段追溯的情况,例如工商局在超市零售环节追溯,质监局在生产加工环节追溯,食药局在餐饮环节追溯。目前商务部展开的肉菜追溯体系,实际上也是在一部分产品的生产环节实现追溯。总体来看,国内追溯体系还是围绕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监管环节实施的,并没有实现全供应链的可追溯。因此,流通追溯体系的建立固然重要,加强各级各部门监管力量才是根本。

  其实,归根到底,肉菜追溯体系是一种事后追究制度,其有效的前提依然在“落实”二字,如若不然,流通追溯系统依然会变成一个有名无实的专业名词。这里的落实不仅在于落实建立相关追溯系统,更重要的是落实市场监管体系。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构筑监管体系,首先是对食品市场检验检测能力的基本监管,其次是对检测各个子系统的分层监管,最后则是对整个流通体系的总体监管。此外,各个监管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只有从点到面,互不重叠的监管模式,才是完善这一体系的坚实后盾,才能当好食品流通的把关人。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政府理应为百姓谋求一片安全天地,流通追溯体系的建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这希望的支撑点离不开严密的监管体系,也离不开执法者的脚踏实地。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