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灰就是这种耐旱植物自然燃烧制作而成的
连日来,酸奶、果冻、胶囊纷纷“出事”,就连蜜饯也突然被爆出有“问题”。一时间,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在社会各界甚嚣尘上。就在这个热闹的当口,兰州牛肉面也不幸“中标”。网上又一次热炒几年前外地一家电视台更正过的失实报道。这种混淆视听的言论需要辟谣回击。记者龙庆宏
微博讨论截图
微博上重“炒”老“谣”
兰州拉面不能吃了!使用拉面剂主要成分是蓬灰,这种化学物质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这是一个网友在新浪上发布的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发布后不久,立即引起了大批网友的不满。网友“听月声的鱼”说:“牛肉面里不放蓬灰就不是牛肉面了,也拉不成那么细的面,它的作用是让面更有韧性更有弹力,就跟馒头里加碱是一个道理。”网友“贾雪qi”说:“兰州人祖祖辈辈吃了多少牛肉面,也没见兰州人全是癌症啊!”网友“歪楼组的蝶”说:“作为地地道道的甘肃人,吃了十几年的兰州牛肉拉面,怎么不见毒死我啊!!!至于蓬灰,只是为了让面条更加筋道,有嚼劲,小时候家里做面条,全都用的是蓬灰,这么多年怎么不见我有事啊!”网友“8度先森与喵”说:“这是兰州乃至甘肃人民吃了几十年的美食,竟然也要趁乱下黑脚,有什么目的呢?食品安全的检举就算不要现场证据,也请拿出真实可靠与时俱进的科学依据!”
在一片质疑声中,有网友惊讶的发现原来这条微博是个假消息。网友“裔风惊云”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信,这个是假新闻,几年前就有了,某电视台早就因为不实报道道歉了!我吃了二十年的牛肉面了,还没死呢,造谣的,可恶!”而网友“点子正”也用详实资料在微博上证实这是一条假消息。蓬灰是如何“炼”成的?
对于该微博中所说的“如果将蓬灰放入纸杯会出现氧化”,鑫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牛肉面行业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
他们表示:“我们通常用的一次性纸杯子的粘合剂和内层防水涂层都是淀粉粘合剂,淀粉在拉面剂碱性的长时间的作用下,会使淀粉分子之间失去粘合能力,从而导致纸杯子漏水,这条微博中所谓的‘腐蚀’其实就是蓬灰和拉面剂的‘碱’性。不论是传统的烧制蓬灰还是企业生产的拉面剂,都具有碱性。”
“把一包食盐放在人嘴里一夜,人的嘴也要烂掉。正常人一天食用味精如果超过40克,也会出现中毒症状。蓬灰在牛肉面中的使用量一点点儿,而蓬灰对于吃着兰州牛肉面长大的兰州人和甘肃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人们发现了蓬灰这种性质,并很好的利用了它,从而大大改善了兰州牛肉面的口感,而蓬灰作为兰州拉面的“发面剂”是安全的。传统烧制蓬灰已经伴随兰州牛肉面被使用多年了。对中国饮食有深入了解的日本人很早知道蓬灰在面食中的应用,将蓬灰写进了他们的漫画《中华一番》中。
那么,蓬灰究竟是什么?它又是用什么炼成的呢?记者了解到,蓬灰是蓬草(又叫蓬柴)燃烧后的结晶。蓬草是生长在干山旱岭上的一种野生植物,深秋枯黄后烧成的灰就叫蓬灰,通常几十万斤蓬草仅能烧制几十斤蓬灰,付出的劳动是相当艰辛的。过去,人们用它代食用碱擀面蒸馒头。据有经验的拉面师傅介绍:“牛肉面非用蓬灰水和面不可,否则,既拉不出细如棉线的‘一窝丝’,也不会有筋道柔韧的口感。”而在相关词条中,记者又看到对烧制蓬灰的原料“灰蓬”有这样的解释:“灰蓬,有些地方又叫水蓬、飞蓬、蓬柴,学名白茎盐生草。生于丘陵,山地,荒滩,是一种含碱较高的草木植物,籽生。发芽时是极小、极嫩、极翠绿的两片嫩叶,长大后成蓬状,茎银白色,叶细小如针,酷似鹿头上的茸角,又好似嫩绿晶亮的翠果,秋季开黄色小花,花落结籽,结籽后叶变枯黄而落,只剩枝干和籽,风吹籽落,来年再生长。”
烧制过程应申请非遗保护
蓬草是如何被炼制成蓬灰的?有一网友在微博中这样描述道:“小时候最爱看烧蓬灰的过程,先在地上挖好窖子,再不停的加蓬柴,通常需烧八九个小时。大火映红了半个村庄的夜空,大人们脸上挂满汗珠儿,叉起蓬柴用舞蹈般优美的步伐投进火里。火刚一熄灭,6个壮汉就扛起粗大的木墩朝火炕里猛锤几百下夯实,再埋上土,冷却两天后取出来,才变成蓬灰。”蓬灰事实上是纯植物炼成的。鑫报已经在微博上发出:在今年秋天将组织一次蓬灰烧制现场观摩会,籍此向广大读者普及“蓬灰”知识。现在已有几十个网友报名了。事实上,蓬灰的烧制过程应该申请列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让这一大西北特有的“遗产”继承下去。